ID: 22425810

4.1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影响环境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苏教版(2019)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二

日期:2025-04-0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2631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必修,选择性,生物学,2019,苏教版,学年
  • cover
4.1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影响环境 一、单选题 1.生态足迹理论将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相比较,得到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用于评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某省4市相关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城市 人均生态足迹 人均生态承载力 万元GDP生态足迹 甲 120 6.73 31.81 乙 217 7.64 131.83 丙 32 9.33 43.05 丁 258 6.98 78.41 注:万元GDP生态足迹是指产生一万元CDP的生态足迹,通常用其来反映资源的利用效益。 A.4市均出现生态赤字,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B.丁市的人均生态足迹最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最大 C.丙市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最大,区域提供资源能力最强 D.乙市万元GDP的生态足迹最大,资源的利用效益最高 2.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中,习主席就生态问题发表了如下讲话:“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关于生态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 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3.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人口是使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B.温室效应改变全球降雨格局,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变湿润 C.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等能够引起水体污染 D.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因此必须维持野生生物的多样性 4.《科学》杂志上发布的一份研究表明,由于气候变化加剧,世界上接近83%的冰川到2100年可能会消失。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B.制冷剂氟利昂的广泛使用 C.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 D.无污染新能源的大力开发 5.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深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下列选项不符合生态学相关原理的是( ) A.选择步行、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可降低生态足迹 B.渔场投放饵料,可增加养殖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用秸秆养殖蘑菇、在稻田养鸭养鱼,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可降低生物富集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6.科学家统计了1961—2014年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地球为人类提供资源的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解题思路错误的是( ) A.人类的生态足迹总量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盈余增加 B.全球的生态赤字持续扩大,会不断加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C.适龄婚育、优生优育控制人类自身发展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 D.生态承载力指的是地球能为人类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面积的总和 7.某生态学家在2006-2012年间调查了某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情况,结果如表,据表解题思路错误的是( ) 时间/年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人均生态足迹/(hn2/人) 4.536 4.255 4.517 4.755 4.799 4.345 4.006 人均生态承载力/(hm2/人) 0.509 0.545 0.552 0.568 0.572 0.593 0.628 A.创立生态农业和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有利于降低该市的人均生态足迹 B.在7年间,该市人均生态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明显 C.在7年间,该市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化为下降一回升一下降,但人口环境压力较小 D.碳足迹是生态足迹的一部分,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8.通过比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可定量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足迹指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 B.食用植物比食用肉类产生的生态足迹大 C.生态工程建设时考虑环境承载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D.当生态足迹总量小于生态承载力总量时会出现生态赤字 9.某生态学家在2006年—2012年间调查了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