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1 古诗二首 课时 2 内容 分析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再现了江南仲春二月明媚的“春景图”;后两句写人,刻画了儿童放学归来放风筝的“乐春图”,景人合一,相映成趣。轻快明丽的景,兴致勃勃的人,饶有乐趣的事,绘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图画,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写的一首咏物诗。咏柳,即歌咏柳树。诗的前两句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诗的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春风比作剪刀,赋予巧妙的想象,生动地刻画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古诗教学应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古诗的情感与意境。在读通古诗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对照插图,联系生活,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春天的美好。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语言运用: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思维能力: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审美创造:品味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思政 元素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并背诵。 3.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难点) 环节一:图片导入,走进春天 【教师活动】 1. 展示描绘春天景色的图片,提问:“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它们代表了什么季节?你知道哪些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 2. 小结: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有无数诗人描写过春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学生活动】 1. 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画面和积累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如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等。 2. 认真倾听教师小结,明确本节课要学习两首关于春天的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和交流古诗,唤起学生对春天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出课题。 环节二:理解诗题,认识作者 【教师活动】 1. 出谜语:“是鸟不会叫,是鹰没有毛,喜欢顶风飞,就怕雨来浇。(猜一物)” 引导猜出风筝,介绍古时风筝叫 “纸鸢”,引出要学的《村居》。(板书课题:《村居》) 2. 引导学生齐读诗题,注意纠正读音。 3. 解释 “村居” 的意思:居住在乡村。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4. 介绍作者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著有《拙吾诗文稿》。 【学生活动】 1. 思考谜语,猜出谜底为风筝。 2. 齐读诗题,读准字音。 3. 认真倾听对诗题的解释,理解 “村居” 含义。 4. 了解作者高鼎的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以猜谜激发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诗题,了解作者,为学习古诗做铺垫。 环节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教师活动】 1. 播放古诗《村居》的配乐朗读音频,同时进行范读。 2. 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边读边圈画出生字。 3. 出示会认字,提示 “莺” 是后鼻音,“醉” 是平舌音,引导学生准确认读。 4.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