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27599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日期:2025-04-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2898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单元,第二,统编,纲要,中外
  • cover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从历史发展趋势看,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的众多城市 A.增强了领主力量 B.助长了教会的扩张 C.壮大了割据势力 D.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2.下列不属于加纳、马里、桑海的共同点的是 A.都位于西非 B.都有丰富的黄金资源 C.都出口象牙和奴隶 D.都积极参与环印度洋贸易 3.某大洲的土著居民培育了现代人常食用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农作物,修建了宏伟的金字塔,在天文、数学方面亦有杰出成就,但所创造的文明却毁于近代欧洲殖民者。他们是( ) A.苏美尔人 B.雅利安人 C.古埃及人 D.印第安人 4.11世纪,位于日本九州的地方行政机构———大宰府,将通过贸易获取的“唐物”进献中央朝廷,天皇观阅“唐物”并将其分赏给王公贵族,这一套仪式被称作“唐物御览”。这一举动( ) A.增加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 B.宣示了天皇的统治权威 C.旨在加快日本封建化进程 D.消除了割据势力的威胁 5.14世纪阿兹特克人在今墨西哥地区兴起,他们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发明了“浮动园地”。对“浮动园地”评价正确的是 ①扩大了耕地面积 ②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③破坏了生态环境 ④扩大了中心城区的面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4世纪中叶,阿克苏姆帝国确立了基督教立国,在与埃及、阿拉伯半岛、波斯、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进行的长途贸易中,输出黄金、象牙,犀牛角、河马皮和奴隶,进口各种纺织品、刀、剑和杯子等。这反映出该国 A.对外贸易较为兴盛 B.手工业技术先进 C.成为政教合一国家 D.经济上自给自足 7.下列关于中世纪西非国家桑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行考试选官制,加强中央集权 B.攻灭马里,确立西非的霸主地位 C.对外贸易很发达 D.因外来入侵衰落 8.“浮动园地”(如下图所示)是一种创造性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耕种者每年可以从园地中获得 7 次收成,直到今天某些地区仍然使用这种耕作方式。发明这一做法的是( ) 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印加人 D.班图人 9.位于南美洲的古代印第安文明是 A.玛雅文化 B.克里特岛文化 C.印加文化 D.阿兹特克文化 10.11世纪以来,伴随着意大利北部威尼斯、佛罗伦萨工商业城市兴起,查士丁尼《国法大全》原稿的发现,引起法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博洛尼亚大学率先开展研究并进行注释,由此形成注释法学派,他们致力于使罗马法与城市法规、封建法相结合,以便为实际的社会生活服务。这( ) A.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B.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C.推动了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 D.推动了城市自治的发展 11.1272年,在斯塔夫德郡的阿尔鲁斯,法庭全体人员要求领主应召前来答复他的一个佃农,领主是否依据国王的令状对该佃户提起诉讼,在下一次法庭上,领主因未出席法庭而被扣押财物。由此可知 A.法庭解决了庄园内的经济纠纷 B.法律保护了佃农的私有财产 C.法庭专职审理庄园的各种案件 D.法律体现了一定的平等精神 12.大和绘是具有日本特色的绘画艺术,9世纪前后萌芽,11世纪大体形成。大和绘的雏形与表现模式,是由唐绘(传自中国的绘画和日本人的模仿之作)发展而来的,增加了日本民族自身的情感和审美特色。这说明( ) A.日本民族文化有所发展 B.日本逐渐摒弃中华文化的影响 C.中华文化影响力有所减弱 D.日本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13.印度德里苏丹国的政治体制虽是伊斯兰教国家类型,但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印度原有的体制。德里苏丹国苏丹掌握国家的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这与印度之前的君主没有什么不同;全国划分为23个省,从穆斯林中挑选官吏,官吏由朝廷任命,省下设立县。这说明 ①伊斯兰教是其国教 ②苏丹实行专制统治 ③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④实行地方分权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