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30632

7.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同步巩固练 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2019) 必修第二册

日期:2025-04-0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1次 大小:4038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物理,第二,必修,2019,人教,学年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同步巩固练 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2019) 必修第二册 一、单选题 1. 发射的“嫦娥五号”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已知月球半径为R,地心与月球中心之间的距离为r,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公转周期为,“嫦娥五号”探测器绕近月轨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引力常量为G,由以上条件可知(  ) A.月球质量为 B.地球质量为 C.月球的密度为 D.地球的密度为 2.一行星绕恒星做圆周运动,由天文观测可得,其运行周期为T,速度为v,引力常量为G,则不正确的是(  ) A.恒星的质量为 B.行星的质量为 C.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D.行星运动的加速度为 3.火星绕太阳运转可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设火星运动轨道的半径为r,火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的质量 B.火星的向心加速度 C.太阳的平均密度 D.太阳的质量 4.假设某星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1,在赤道的大小为g2,星球自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该星球的密度为(  ) A. B. C. D. 5.若一均匀球形星体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其运动的卫星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该星体的密度为(  ) A. B. C.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6.“探路者”号宇宙飞船在宇宙深处飞行的过程中,发现A、B两颗均匀球形天体,两天体各有一颗靠近其表面飞行的卫星,测得两颗卫星的周期相等。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两颗卫星的线速度一定相等 B.天体A、B的质量一定不相等 C.天体A、B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一定不相等 D.天体A、B的密度一定相等 7.2022年11月30日5时42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中国空间站首次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达到当前设计的最大构型。中国空间站在离地面高度的圆轨道,做周期为分钟的圆周运动,地球半径为,引力常量。由上述资料不能估算出(  ) A.地球的质量 B.地球的平均密度 C.空间站的质量 D.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8.一月球探测器绕月球做周期为T的圆周运动,轨道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已知月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则月球的平均密度为( ) A. B. C. D. 9.如图所示,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有一小行星带.假设该带中的小行星只受到太阳的引力,并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对小行星的引力相同 B.各小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小于一年 C.小行星带内侧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值大于小行星带外侧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值 D.小行星带内各小行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值大于 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值 10.我国计划发射“人造月亮”,届时天空中将会同时出现月亮和“人造月亮”,月亮A和“人造月亮” B绕地球(球心为O)的运动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设∠BAO=θ,运动过程中θ的最大正弦值为p,月亮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和周期分别为v1和T1,“人造月亮”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和周期分别为v2和T2,则(  ) A. B. C. D. 二、多选题 11.宇宙观测发现,在宇宙中甲、乙两个星体组成的双星系统,它们同时绕其连线上的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甲乙的质量之比为7:1,由此可知( ) A.甲、乙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7:1 B.甲、乙的向心力大小之比为1:1 C.甲、乙的运行轨道半径之比是1:7 D.甲、乙的周期之比为1:7 12.有科学家认为,木星并非围绕太阳运转,而是围绕着木星和太阳之间的某个公转点进行公转,因此可以认为木星并非太阳的行星,它们更像是太阳系中的“双星系统”。假设太阳的质量为,木星的质量为,它们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的轨道半径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