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30758

7.2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38966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植物,苔藓,蕨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
  • cover
第 7 章 藻类与植物类群 第 2 节 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 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概述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 观点。 科学思维:尝试完成“观察葫芦藓”和“观察肾蕨”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2.目标要求: 通过观察活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植物所具有的 作用,形成对各类植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讨论形成植物类群特征的重要概念。 2.教学难点: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及其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三、教学设计思路 《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的教学设计思路,着重于通过系统化、实践化的教学策略, 引领学生深入探索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的奥秘,构建全面的植物分类知识体系。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及其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思维及科学探究精神。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学设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利用高清图片、生 动视频及动态模拟,直观展现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习性及生命周期,激 发学生对植物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接着,设计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观察或实验室探究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细致观察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的叶片形态、根系结构、 孢子囊等特征,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两类植物特征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对比苔藓植 物与蕨类植物在生活环境、繁殖方式等方面的异同,培养其分类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 为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设计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分组收集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 的相关资料,探讨它们对生态系统的贡献,如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并准备汇报材料。 1 / 6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能在交流中相互学习,还能在实践中锻炼资料搜集、信息整合及 汇报展示的能力。 最后,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除传统的笔试测验外,还 引入实验报告、小组讨论汇报、观察日记等评价形式,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 作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疑惑,通 过师生共同探讨,促进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通过直观展示、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及多元化评价等策略,全面而深入地 引领学生探索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的奇妙世界,为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四、课时安排: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展示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提问:你 们见过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吗?它们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 1:苔藓植物 1. 情境导入: “应怜屐齿印苍苔。”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青苔,它其实是苔 藓植物的泛称。常见的苔藓植物有葫芦藓、金发藓、地钱等。 2. 观察葫芦藓: 展示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你知道它叫什么吗?”葫芦藓常生活在茂密的林地、 阴湿的地面,以及背阴的岩石、墙壁上,取一株葫芦藓进行观察。 介绍实验材料和用具:葫芦藓、金发藓(或其他苔藓植物)、放大镜、尺、白纸、镊 子、刀片等。 介绍观察方法: (1)对照图 7-7,用放大镜观察葫芦藓的“茎”、“叶”和假根的特点。再用尺量一 量葫芦藓的高度。 (2)选取葫芦藓的孢子囊,放在白纸上。用镊子夹住其长柄,用刀片将孢子囊切开, 用放大镜观察里面孢子的颜色和数量。 (3)观察金发藓等其他苔藓植物,归纳苔藓植物的共同特征。 2 / 6 教师引导学生首先进行宏观观察,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叶”片形态、“根”系结构、 孢子囊等特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