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课时 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47—51页。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观察法、小组合作法、交流法、归纳法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从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未来世界充满着更多的猜想和探索欲望。他们的年龄特点主要还是以直观教学为主,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丰富学生的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课的设计就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 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手段,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在学习交流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的数学意识,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学科德育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教学 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探究及归纳总结。 课堂预设及整改措施 1.活用情境图,以亲身体验为基础,为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时,教师可以延续上情境图的内容进行创设:“上节课我们讨论要给花坛做护栏,给花坛做护栏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引人购买花坛护栏的话题。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是挂图出示该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引人新知的学习。 2.重视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有用的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倡和鼓励学生从自己的思维角度思考、探索周长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并在交流方法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3.达标测试。 教学环节 (时间) 教 学 过 程 环节目标及 评价方式 环节一 口算 (3分钟) 口算 50÷5= 120÷3= 24÷6= 150÷3= 60÷6= 480÷8= 13×4= 10×14= 目标:熟练掌握口算。 评价:学生开火车回答,能迅速且准确说出口算结果。 环节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分钟)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了给花坛做护栏,来更好地保护花草。看!同学们正准备给这两个花坛做护栏。 (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长方形花坛的长是9米,宽是4米。正方形花坛的边长是7米。护栏每米8元。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 预设2:给正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 预设3:给两个花坛围上护栏一共需要多少钱? 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评价:学生能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积极与老师互动,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环节三 自主探究,交流展示 (18分钟) 一、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一)初步探索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不错。我们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要想知道“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需要先做什么? (同桌两个人交流) 预设1:护栏的长度不知道,先要求出护栏的长度。 预设2:护栏的长就是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所以先要计算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师:同学们善于动脑思考。根据大家的意见,我们先要算出这个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二)尝试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选取有代表性的方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