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概述】: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隋朝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创立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继起的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开放的盛世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强大国家。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由盛转衰,政治日趋腐败,连年的战争和日益沉重的赋役,使社会矛盾激化,最终爆发以王仙芝、黄巢为首的农民大起义,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唐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仍然处于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同时也开启了再次统一的进程 【知识要点】: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大兴,杨坚就是隋文帝。隋朝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2、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中心 北抵涿郡 南至余杭郡;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的开凿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3、隋文帝时,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依才能取士★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创立。(2)完善(唐朝):①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②武则天:首创殿试制度。(3)完善(宋朝):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科举制创立的影响:①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②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使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用人制度逐渐确立,③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④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⑤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一直延续了1300年。4、隋朝的灭亡的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李世民,年号“贞观”,他就是著名的唐太宗。魏征敢于直———镜子”,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3课“开元盛世”:1、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出现了“开元盛世”局面。2、唐朝兴盛的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③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④对外实行开放和兼容政策; ⑤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和谐发展、关系友好; ⑥注重创新等。3、盛唐经济的繁荣(1).农业发明了耕作工具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量。茶叶在唐朝已成为日常消费品。(2).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3).商业草市逐渐兴起。唐朝的对外贸易往来非常频繁。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会。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2 唐朝后期,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唐朝灭亡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3.五代十国影响:(1)北方政权更迭动荡不安,南方政局相对安稳定。各族交往进一步加强,统一因素不断增长。(2)五代十国后期,周世宗进行改革,使后周强大起来,为日后北宋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1、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期,641年,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影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2、突厥:630年,唐太宗击败东突厥汗国,各首领接受唐廷的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