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综合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多彩的乡音(二)》第1课时《梦中的额吉+端午节+瑶山乐》。 【教材分析】 《梦中的额吉+端午节+瑶山乐》是花城版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多彩的乡音(二)》第1课时唱歌欣赏游戏综合课。《梦中的额吉》是一首由蒙古国人作词、作曲的歌曲,具有浓郁的蒙古族民歌风格,抒情且旋律优美。为4/4拍,采用六声音阶的羽调式。节奏舒展,旋律线条起伏跌宕,极富蒙古族特色。歌曲生动地勾画出辽阔的草原风光,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情思念,具有宽广、深情的美感。《瑶族舞曲》是一首著名的民族管弦乐曲,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气氛热烈,保留了瑶族长鼓舞曲牌的音乐风格。《瑶山乐》以欢快、明快的节奏和简单朴实的旋律为特点,体现了瑶族音乐的独特风格。歌曲多为2/4拍,节奏自由欢快,旋律易于传唱。歌曲通常采用上下两段结构,第一段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交替出现,表现出轻松欢快的氛围;第二段以重复的旋律和节奏,进一步强调歌曲的主题。歌词描绘了瑶族山区的美丽景色和民族特色,如“长鼓咚咚敲,木叶声声叫,瑶山喜庆丰收年,人人乐陶陶”等,展现了瑶族人民快乐的生活场景。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展现出浓厚兴趣与好奇心,他们已初步掌握音的高低、长短等基本要素,能跟随旋律哼唱简单歌曲。部分学生展现出良好的歌唱姿势和表现力,但整体音乐素养存在差异。教学中需注重个体差异,通过多样化活动如律动、游戏等激发学生兴趣,强化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如识谱、节奏训练。同时,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他们关注音乐背后的情感与文化,促进全面发展。教师需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成长。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表达的意境 (二)艺术表现 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唱和表演,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舞台表现力,同时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 把握蒙古族音乐的特色节奏型,如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以及歌曲中情感的细腻表达。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猜猜这是哪里?(展示蒙古国)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大草原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大草原地缘辽阔让人心中变得敞亮,放松,今天我们学习中国民族歌曲《梦中的额吉+端午节+瑶山乐》(书写板书《梦中的额吉+端午节+瑶山乐》)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乐曲,说一说《梦中的额吉》的旋律有什么特点?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梦中的额吉》是一首由蒙古国人作词、作曲的歌曲,具有浓郁的蒙古族民歌风格,抒情且旋律优美。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生动地勾画出辽阔的草原风光,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情思念,具有宽广、深情的美感。下面再次聆听音乐,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预设:律动 教师:为4/4拍,采用六声音阶的羽调式。节奏舒展,旋律线条起伏跌宕,极富蒙古族特色。下面我们哼唱旋律 预设:哼唱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