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33371

【新版课标】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6课 《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课堂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3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9976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新版,课标,花城,音乐,三年级,下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五彩缤纷的音色世界(一)》第1课时《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 【教材分析】 《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是花城版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五彩缤纷的音色世界(一)》第1课时欣赏课。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是刘天华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该曲标题灵感来源于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刘天华先生将其改为“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以此定名。采用了中国民间音乐常见的多段体结构,全曲由引子、五个段落和尾声组成。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展现出浓厚兴趣与好奇心,他们已初步掌握音的高低、长短等基本要素,能跟随旋律哼唱简单乐曲。部分学生展现出良好的歌唱姿势和表现力,但整体音乐素养存在差异。教学中需注重个体差异,通过多样化活动如律动、游戏等激发学生兴趣,强化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如识谱、节奏训练。同时,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他们关注音乐背后的情感与文化,促进全面发展。教师需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成长。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观察、模仿等实践活动,分段欣赏乐曲,理解乐曲所表达的“空山”与“鸟语”的意境。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加深对乐曲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二)艺术表现 认识二胡这一民族乐器,了解其构造和基本演奏方法。听辨《空山鸟语》的演奏形式,感受二胡的表现力及乐曲的情绪和艺术情境。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感受作品对大自然的赞颂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对中国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听辨二胡所模仿的鸟语,感受深山幽谷中群鸟欢鸣的优美意境。 初步了解作曲家刘天华及其艺术贡献。 (二)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听辨,感受不同乐段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理解乐曲中“人”的形象与自然景色的交融。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乐器吗?(教师展示二胡)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谁能介绍一下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的构造或者演奏方式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二胡(拼音:Erhu) 始于唐朝,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二胡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琴筒、琴皮、琴杆、琴轴、弓子、琴弦和琴马等二胡的发声方法主要包括扣弦、弓法、左手技巧和音调控制等方面二胡的发声原理在于通过运弓使弓毛对弦产生摩擦,引起琴弦震动,进而通过琴码传导至琴皮发音。蛇皮作为声源,其厚度和振动频率决定了音色质量。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书写板书《空山鸟语》)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乐曲的旋律优美,用乐器二胡表现出了深山幽谷中群鸟欢鸣的优美意境。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该作品: 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是刘天华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该曲标题灵感来源于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刘天华先生将其改为“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以此定名。采用了中国民间音乐常见的多段体结构,全曲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