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33383

【新版课标】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7课 《游击军》课堂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3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9997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新版,课标,花城,音乐,三年级,下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感知音乐力度(四)》第1课时《游击军》。 【教材分析】 《游击军》是花城版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感知音乐力度(四)》第1课时唱歌课。歌曲《游击军》(亦名《游击军歌》由作曲家冼星海创作,这是一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游击军英勇抗战的群众歌曲,主要歌颂了游击队员的英勇奋战和敢于献身、敢于牺牲的伟大精神。歌曲采用大调式写成,旋律低沉、坚定而铿锵有力,大调式的使用使得歌曲在表达英勇、豪迈情感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明朗和乐观色彩。歌曲为二段体结构。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展现出浓厚兴趣与好奇心,他们已初步掌握音的高低、长短等基本要素,能跟随旋律哼唱简单歌曲。部分学生展现出良好的歌唱姿势和表现力,但整体音乐素养存在差异。教学中需注重个体差异,通过多样化活动如律动、游戏等激发学生兴趣,强化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如识谱、节奏训练。同时,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他们关注音乐背后的情感与文化,促进全面发展。教师需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成长。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方法,并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 (二)艺术表现 通过聆听、模唱、声势律动、探究与合作等方法,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自信、有表现力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演唱技巧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哪些关于抗日战争的歌曲?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竖起耳朵聆听老师演唱,听听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描述了什么内容?(教师演唱游击队歌)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抗日歌曲《游击队歌》(书写板书《游击队歌)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该作品的背景: 歌曲《游击军》(亦名《游击军歌》由作曲家冼星海创作,这是一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游击军英勇抗战的群众歌曲,歌曲的节奏活泼且富于变化,力度对比鲜明,通过节奏和力度的变化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游击队战士英勇善战的光辉形象。 你们熟悉作曲家冼星海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冼星海,人民音乐家、作曲家,广东番禺人。代表作品有《黄河大合唱》等。聆听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怎样的精神?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采用大调式写成,旋律低沉、坚定而铿锵有力,大调式的使用使得歌曲在表达英勇、豪迈情感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明朗和乐观色彩。主要歌颂了游击队员的英勇奋战和敢于献身、敢于牺牲的伟大精神。通过聆听我们知道歌曲由几个乐段组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为二段体结构,带有典型的群众歌曲性质。请同学们数一数第一乐段有几个乐句组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第一部分描绘游击队的神出鬼没、行动诡秘;由七个乐句组成,下面我们分句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