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38990

【岭南版】美术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9课《会打鼓的鸟》课件(30页)+视频2

日期:2025-04-04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33次 大小:557134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视频,30页,课件,会打鼓的鸟,9课,岭南
    (课件网) 会打鼓的鸟 第9课 (岭南版)六年级 下 01 新知导入 02 新知讲解 03 艺术欣赏 04 实践练习 05 知识拓展 06 课堂评价 01 新知导入 01 新知导入 听,是森林中啄木鸟捉虫子的声音,还是别的鸟儿在歌唱?原来是一只会打鼓的小鸟,在敲响森林晚会的打击乐呢! 02 新知讲解 说一说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民间玩具———摇鼓有什么特点和历史? 特点:造型生动可爱,色彩鲜艳且对比强烈,其朴拙可爱的造型和生动的打鼓功能,色彩华丽且对比强烈。 历史:摇鼓作为中国传统声响玩具,历史悠久,形式多变,体现了民间玩具的质朴与创意,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02 新知讲解 想一想 请同学们想一想打鼓鸟与娃娃摇鼓的造型色彩有什么特点? 民间打鼓鸟(北京) 娃娃摇鼓(吉林) 02 新知讲解 打鼓鸟造型质朴夸张,富有民间艺术韵味,色彩鲜艳且对比强烈,常用红、黄等亮色,极具视觉冲击力。 娃娃摇鼓造型圆润可爱,线条流畅,色彩明快且富有童趣,常用鲜艳色彩搭配,营造出欢乐活泼的氛围。 想一想 02 新知讲解 观察·发现 打鼓鸟与娃娃摇鼓是民间常见的发声玩具,摇一摇,玩具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吗 民间打鼓鸟(北京) 转动摇杆,拨片带动牙签敲击鼓面,发动“咚咚咚”的打鼓声。运用了转动发声的科学原理。 娃娃摇鼓(吉林) 02 新知讲解 转动发声原理的应用 能量互换原理: 当摇动打鼓鸟的摇杆时,通过手动输入能量(即摇动力)被转化为机械能,进而驱动传动装置(如铁丝绕成的鼓架)的运转。鼓架上的小鼓会随着摇杆的转动而敲击,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声音能,产生清脆的鼓声。 小知识 02 新知讲解 机械传动原理: 摇杆与拨片:摇杆作为输入,摇动时带动拨片同步转动。 鼓架与鼓面:拨片转动时会敲击鼓架上的小鼓,鼓面受到敲击后会产生振动,进而发出声音。 稳定性与流畅性:为了确保鼓声清晰且转动顺畅,需要确保鼓架与摇杆之间的连接稳定,且能够自由转动。 小知识 02 新知讲解 尝试·制作 1.用铅笔或小木棍做摇杆,用卡纸剪贴成“贴片。 2.用铁丝在摇杆上绕成鼓架,注意不要绕太紧,应可转动自如。 3.可用瓶盖做小鼓。 02 新知讲解 尝试·制作 4.用线绳或橡皮筋缠住鼓架,中间插入小木棒后,将线绳绕紧做鼓棒。 5.将小鼓粘牢在鼓架上,放上小鸟,转动摇杆,小鸟就会打鼓了! 你还知道别的制作方法吗? 02 新知讲解 1.将硬卡纸剪成三个一样大的纸片 2.用订书机将三个纸片订好 3.一次性筷子中间贴双面胶 4.把订书机固定到筷子上 02 新知讲解 5.用铁丝在筷子上绕两圈 6.根据铁丝大小绕盖子 7.将橡皮筋穿在铁丝上 8.小木棍穿过橡皮筋转圈固定 02 新知讲解 工具与材料 橡皮筋 瓶盖 牙签 剪刀 小木棍 铁丝 尖嘴钳 热熔枪 硬卡纸 02 新知讲解 做一做 详细图纸图示见教材22页 02 新知讲解 1.制作摇杆、 拨片与小鼓 2.制作鼓架、 连接小鼓 3.添加小鸟 做一做 02 新知讲解 02 新知讲解 制作打鼓鸟的注意事项 1.使用安全无毒材料,注意切割和粘贴时的手部安全。 2.准确组装打鼓部件,确保摇杆能顺利带动鼓面敲击。 3.注重整体结构稳定性,避免部件松动影响发声效果。 4.发挥创意,装饰打鼓鸟,使其既美观又独特。 小知识 03 艺术欣赏 看一看 1.木偶手摇鼓以立体卡通小鸟为造型,色彩鲜艳,增添无限童趣。 2.顶部小鸟形象栩栩如生,手持鼓槌,随着摇动发出清脆鼓声,激发儿童音乐与动手能力。 03 艺术欣赏 看一看 3.风车式结构设计巧妙,红色圆环固定,不仅稳固风车,更添一份动感与活力。 4.材质安全环保,细节精致,每个动物形象都经过精心设计,确保儿童在玩耍时既安全又享受艺术之美。 04 实践练习 学习方法建议 与同学们一起,选择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