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40272

1.3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导学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05-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25415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区域,联系,协调发展,导学,课件,27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从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1.区域认知:结合案例,理解区域之间的联系要素及形成。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 2.综合思维:从要素综合、地方综合的角度,分析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3.人地协调观:结合案例,理解自然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及两者的协调发展。 4.地理实践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正确理解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导学诱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竞争日益加剧,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应运而生。地球村,也译为世界村,是对地球的一种比喻说法。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缩小了地球上的时间距离,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便利,因而整个地球就如同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村落。 问题:(1)有人把世界经济称为“地球村经济”,简析原因。 提示:世界各区域之间联系日益密切,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2)论述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示: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有利于深入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一、区域联系 1.区域联系的形式:物质、能量、 等。 2.区域环境要素及联系 信息 【知识梳理】 区域 自然 地理 环境 构成要素 、气候、水文、 、土壤等 功能 构成有机的自然综合体 联系方式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在区域之间的运动和交换,如大气环流、水循环、 等 地貌 生物 岩石圈 地质循环 区域 人文 地理 环境 构成要素 居民生产生活、制度组织、意识形态等 功能 共同形成了区域发展特征 联系方式 人口流动与迁移,商品、劳务和技术专利贸易,投资、金融期货产品交易,信息、 、文化与学术交流等 突出表现 和经济全球化 通信 区域经济一体化 [思考1] 作为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的塔里木油田日产天然气达 8 500万立方米,为我国15个省级行政区、12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约4亿居民、3 000余家企业用气提供了保障。我国为什么斥巨资 建设西气东输工程 提示: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且产量大、消费量少,东部地区天然气供不应求;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地区差异显著。 二、区域协调发展 1.实施原因:区域经济发展的 ,在国家或地区内部普遍存在。在国家内部,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长期并存。 2.意义: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 。 不平衡 可持续发展 3.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推动中部崛起;在东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2)区域重大战略。一是 ;二是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三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四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3)推进新型城镇化。 (4)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京津冀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 4.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合作的意义 (1) 成效明显,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 (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东部地区企业输出 、技术、管理等,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对口帮扶 资金 [思考2]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有何意义 提示: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 巩固国防;有利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高国际竞争力。 【情境探究】 探究一 区域联系 湾区,一般指围绕沿海口岸分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