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40416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36427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7课,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社会,治理
  • cover
(课件网) 通行 受限 禁止 在疫情肆行的年代,大家都谈码色变,惶恐万分。因码受限或被公布行踪的人不禁有些抱怨,认为自己的人生自由、工作、生活都受到很大的约束,这是对人权的极度不尊重。对此,你怎么看? 看似被控制,被掌控 实则是被保护,被保障 治 济 选必一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古代封建治理的两种手段 与 治民 济民 课程 标准 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 2.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玄武湖为何成为明朝的禁地,一般人不得轻易进入? 明朝南京玄武湖黄册示意图 户籍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对于国家来说,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人口作为主要劳动力和生产力衡量的标准,是尤为重要的。 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一种人口管理方式。户籍制度是统治阶级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的依据和重要的管理手段,也是国家对老百姓进行经济和人身控制的重要途径。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也,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史记》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时代 战国 秦 汉 魏晋 隋唐 宋 元 明 清 户籍制度 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 分类登记 编户齐民 商鞅 等级性和不平等性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征发赋役与时俱变 自学指导一:研读课本p99-p100,梳理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秦献公)“十年为户籍相伍”。 ———《史记·秦始皇本纪》 令民为什伍..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史记·商君列传》 思考: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为何战国时期重视对户籍的管理? 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的形成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进行争霸战争、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征发赋役与时俱变 自学指导一:研读课本p99-p100,梳理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为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即按户登录人口,强调基层人民通过户籍接受国家的统治与管理;“齐民”则意味着他们是受国君统治的平等人民。 ———杜正胜《编户齐民———传统政治社会结构之形成》 编户齐民的作用:为国家的赋役征收提供依据;有利于国家控制人口,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一定程度上削弱豪强势力,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时代 战国 秦 汉 魏晋 隋唐 宋 元 明 清 户籍制度 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 分类登记 编户齐民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征发赋役与时俱变 自学指导一:研读课本p99-p100,梳理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黄白分籍、土断 大索貌阅、 输籍定样 思考:根据100页历史纵横说一说东晋户籍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变化:为了区分本地土生土长的居民和外来流民,东晋时期分别用黄籍和白籍登记户籍加以区分。后政府为了增加赋税进行“土断”。 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东晋政府出于安抚民心、发展经济的需要,实行黄白籍制度。 东晋后期和南朝,伴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以及政府出于增加赋役和加强中央集权需要,实行土断制度。 影响:搜刮出大量隐漏户口;保障国家赋役征发和社会控制;遏制世家大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隋朝推行“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有何影响? 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彻底清查户口,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与本人的体貌进行核对,从中检查隐漏户口,以解决诈老诈小的行为,即为“大索貌阅”……通过这一措施,新增成定人数44.3万,新附人口164万。 ———宁欣《中国古代史》 “输籍定样”即计算人户资产制定户等的标准,用以征发徭役、收附加税。每年正月县令出巡民间,评定户等,使百姓负担合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