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4.1.电子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阴极射线是电子组成,电子是原子结构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小的物质单元。 2.知道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的实验及理论推导。 能力目标 1.巩固带电粒子在磁场,电场中的运动规律。 2.通过思考,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2.体会科学家研究对原子的认识经历了十分漫长的过程,培养学生辩证科学事实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难点 1.认识电子发现的重大意义,体会电子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2.电子比荷的理论推导。 很早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不可再分的。这种认识一直统治了人类思想近两千年。直到19世纪末,科学家对实验中的阴极射线进行深入研究时,才发现原来原子也是有内部结构的. 那么,你知道原子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吗? 你知道电子是怎样发现的吗? 1.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玻璃管内出现了荧光 早在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就在类似的实验中观察到了玻璃管壁上的荧光及管中物体在玻璃壁上的影。 1876年,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认为管壁上的荧光是由于玻璃受到的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的撞击而引起的,并把这种未知射线称之为阴极射线。 一:阴极射线 代表人物,赫兹。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电磁波说 代表人物,汤姆孙。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高速粒子流。 粒子说 那么,阴极射线的本质是什么?电子的发现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 思考与讨论;你支持哪种观点?你该如何去验证你的观点? 你能根据带电粒子的偏转情况判断出粒子带的是什么电荷吗? 根据粒子在电场中受力判断 汤姆孙实验: 二 电子的发现 ( 1)K、A部分产生阴极射线 (2)A、B只让水平运动的阴极射线通过 (3)D1、D2之间加电场或磁场检测阴极射线是否带电和带电性质 (4)荧光屏显示阴极射线到达的位置,对阴极射线的偏转做定量的测定 汤姆孙实验装置示意图 汤姆孙发现,当金属板D1、D2之间未加电场时射线不偏转,射在屏上的P1点,按图示方向加电场E之后,射线发生偏转并射到屏上的P2点,由此,他得出阴极射线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 汤姆孙实验装置示意图 例题1:如图是电子射线管的示意图,接通电源后,电子射线由阴极沿x轴方向射出,在荧光屏上会看到一条亮线.要使荧光屏上的亮线向下(z轴负方向)偏转,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加一沿z轴正方向的磁场 B.加一沿y轴正方向的磁场 C.加一沿z轴负方向的电场 D.加一沿y轴正方向的电场 【解析】若加磁场,由左手定则知,应加沿y轴正方向的磁场作用(注意电子的运动方向与电流方向刚好相反);若加电场,则电场必在xOz平面内才行,且电子带负电,则电场方向向上才能使电子受到向下的作用力. 答案 B 方法归纳:应用左手定则根据洛伦兹力的方向分析磁场方向 问题1:如何测定带电粒子进入平行板时的速度? 汤姆孙实验装置示意图 阴极射线受库仑力和洛伦兹力共同作用,通过适当地调整电场、磁场的强度,当 时,可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可求出其速度v = qE=qvB E/B 汤姆孙实验 问题2:如何求阴极射线微粒的比荷? 汤姆孙实验装置示意图 方法一:只加磁场,利用磁场使带电的阴极射线发生偏转。 能否根据磁场的特点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来计算阴极射线的比荷? q m 屏幕 L D v0 P1 P2 y q m 屏幕 L D v0 θ θ θ P1 P2 O R y 方法二:只加电场: 带电粒子由P1 点偏离到 P2. 假设:P2 到 P1 竖直距离为 y,屏幕到金属板 D1、D2 右端的距离为 D,你能算出阴极射线的比荷吗? q m 屏幕 L D v0 y P1 P2 q m 屏幕 L D v0 θ 化简得: P1 P2 y 根据几何关系: 根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