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科学靠两条腿走路,一是理论,一是实验。有时一条腿走在前面,有时另一条腿走在前面。但只有使用两条腿,才能前进。 ———密立根 4.1 电子的发现 学习目标: 1、知道阴极射线是由电子组成的,电子是原子的 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 2、体会电子的发现过程中蕴含的科学方法。 3、知道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电荷只能是e的 整数倍。 4、领会电子的发现对揭示原子结构的重大意义。 一、人类对物质结构研究的漫长之旅: 2、近代原子论: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割,他们的性质在化学反应中保持不变。这一理论不仅为化学,也为物理学带来深远的影响。 1、古希腊原子论: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万物是由大量的、无限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19世纪也是电磁学大发展的时期, 电气照明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注意。人们竞相研究与低压气体放电现象有关的问题。 早在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利用气体放电管研究气体放电时发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在玻璃管壁上看到淡淡的荧光及管中物体在玻璃壁上的影子。 1876年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研究后认为:管壁上的荧光是受到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撞击而引起的,因此命名为阴极射线。 二、电子发现的起因 有的物理学家把阴极做的很大,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放的障碍物又很小,结果发现管壁上出现了障碍物模糊的阴影,即阴极射线发生了明显的衍射。这是波的特点。物理学家赫兹也做了大量的实验,希望看到阴极射线在电场中偏转,但却没看到(原因是当时的阴极射线管真空度不高,低真空是电导体,其中的静电场建立不起来)因此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波。 有的物理学家用点状的阴极发出阴极射线,并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放置障碍物进行试验,在产生荧光的管壁上就出现障碍物清晰的影子,证明了阴极射线是直线传播的,并且根据阴极射线在磁场中偏转的事实,提出阴极射线是由带电的“微粒”组成的假说。 对阴极射线的本质存在两种观点的原因(阅读) 赫兹 H.Rudolf Hertz 1857 ~ 1894 德国 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波” J.J 汤姆孙 J.J Thomson 1857 ~ 1940 英国 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带电微粒” PK 实验装置:气体放电管 由阴极C发出的带电粒子通过小孔AB形成一束细细的阴极射线,它穿过两片平行的金属板D1D2之间的空间,到达右端带有标尺的荧光屏上P1点 汤姆孙的实验(电子发现的实验事实一) 思考: 1、实验目的是什么? 2、判断阴极射线是否是带电粒子流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3、测阴极射线比荷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 4、哪些量可以当做已知量处理? 1、实验目的: (1)判断阴极射线是否带电 (2)如果阴极射线带电,则测出其比荷。 2、判断阴极射线是否是带电粒子流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让带电粒子通过电场或磁场,观察它是否偏转。 如果偏转则带电,否则不带电。 (1)先加电场使阴极射线偏转 (2)再加磁场,调整电场磁场的强度,使阴极射线不偏转 (3)每个阴极射线微粒受到的库仑力等于洛伦兹力, 求出阴极射线的速度 (4)只保留磁场,阴极射线只受洛伦兹力,做匀速圆周运动, 再求比荷 4、哪些量可以当做已知量处理? 场强E,磁感应强度B,圆周运动的半径r 3、测阴极射线比荷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 施加电场E之后,射线发生偏转并射到屏上P2处。由此可以推断阴极射线带有什么性质的电荷?怎么判断的? 答:带负电,因为场强E的方向竖直向上,而射线向下偏,说明电场力F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射线带负电。 2. 再加磁场抵消阴极射线的偏转,使它从P2点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