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新课导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孟浩然的文学常识;诵读古诗,领悟其意。 2.品味诗歌的语言,结合意境,理解全诗的内容及思想含义。 3.领略洞庭湖的雄伟壮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孟浩然,南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首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先河,与王维并称“王孟”。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历于吴越,以隐士终身。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代表作品有《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本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整体感知———背景链接 这是一首典型的干谒诗。干谒,顾名思义,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致用而求见达官显贵,希望他们能够赏识自己,荐举自己或重用自己。反映这类题材的诗谓之干谒诗。干谒诗的文思情采最能看出作者的风骨、人格。有的满篇卑躬屈膝,奴颜媚骨;有的满篇叫苦不迭,乞人怜悯;有的自命清高,恃才傲物;而孟浩然的这首干谒诗则写得情采飞扬,不卑不亢,点到为止,含而不露,实为干谒诗的精品。 整体感知———背景链接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hùn 整体感知———朗读诗歌 【译文】八月的湖水涨满,几乎与岸平。水与天含混迷茫,水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涵虚,指水映天空。虚,天空。 撼动。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 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译文】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渡。 指太平盛世。 坐视,旁观。 闲居、平常家居。 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八月湖水平,秋水大涨,几乎与岸平,涵虚混太清。 水天含混迷茫,水与天空浑然一体。 气蒸云梦泽,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波撼岳阳城。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欲济无舟楫,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端居耻圣明。 闲居在家,却又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坐观垂钓者,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徒有羡鱼情。 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精读细研 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淼,那润泽万物,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极为开阔。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首 联 精读细———品析诗歌 你觉得首联哪个词用的好,说说理由。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平”字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涵”“混”两字呈现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势。 精读细———品析诗歌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颔 联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