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45292

第四单元《用乘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日期:2025-04-2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5930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四,单元,用乘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人教,二年级
  • cover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用除法解决 “已知总钱数和一件物品的价钱,求能买多少件物品” 以及 “已知总钱数和要买的物品件数,求一件物品的价钱” 这类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熟练进行乘除法的计算。 通过观察、分析、思考、交流等活动,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运算能力。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检验答案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掌握用乘除法解决与购物相关的数学问题的方法,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准确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理解除法运算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分一分 口算大比拼: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系列除法口算题,如 “32÷8”“63÷7”“18÷3” 等,让学生快速口算并说出答案。通过口算练习,复习除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分一分,算一算:教师提出问题: “把 8 根小棒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有多少根呢?” 让学生在纸上画一画或用小棒实际分一分,然后列出算式计算。接着,教师再问:“10 根小棒,每 5 根一份,能分成几份呢?” 同样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计算。这两个问题旨在复习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即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和 “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为学习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探究购物题 提出问题:教师创设购物情境. 引出问题:“56 元可以买几个计数器?”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思考从图中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后,回答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格,以及要解决的问题是 56 元能买几个计数器。 分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问:“一个计数器 8 元,求 56 元能买几个,这是在求什么呢?” 引导学生理解求 56 元能买几个计数器,就是求 56 元里有几个 8 元。接着,教师提问:“根据这样的分析,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用除法计算。 解决问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56÷8”,并计算出结果为 7 个。教师在黑板上规范地写出解题过程,强调书写格式和答题规范。 检验答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通过启发学生,让他们明白可以把计算结果当作已知信息,把总钱数当作未知信息,用乘法来检验除法。即一个计数器 8 元,7 个一共是 “8×7 = 56(元)”,说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答:“56 元可以买 7 个计数器。” 拓展思考: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如果 45 元买了 5 辆玩具小汽车,一辆玩具小汽车多少钱?” 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45÷5 = 9(元)”,并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已知要花的总钱数,一件物品的价钱,求能买多少件物品,以及已知要花的总钱数和要买的物品件数,求一件物品的价钱,都可以用除法计算。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加深对除法运算意义的理解。 (三)多样练能力 购物问题练习:教师出示一组购物相关的问题. “买 6 块毛巾,一共需要多少钱?” 引导学生分析这是求 6 个 5 元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