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生物的性状之所以能够由亲代遗传给子代是由于生物体内具有对遗传起决定作用的物质。 亲代 雄性 减数 分裂 精子 雌性 减数 分裂 卵细胞 受精 作用 受精卵 有丝 分裂 子代 (2N) (N) (2N) (2N) (2N) (N) (2N) 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遗传物质的探索 孟德尔 约翰逊 萨顿 摩尔根 提出“遗传因子“,并总结遗传规律 把“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 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实验证明: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科学家发现: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的DNA和蛋白质 思考:DNA和蛋白质哪个是遗传物质呢? 肺炎链球菌有哪些主要特征? 积极思维 思考: 1.分析 科学家为什么常用细菌作为实验材料? 2.推理 为什么有的肺炎链球菌可以使人患病,而多数肺炎链球菌并不具有致病性? 一、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实验 1、肺炎链球菌(又称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它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是生物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 肺炎链球菌作为实验材料,主要特征包括: 2、肺炎链球菌多数不致病,致病菌株在菌体外一般有多糖构成的荚膜,可引起人患肺炎,鼠患败血病。 S型 R型 菌落光滑 有多糖荚膜 有毒性 菌落粗糙 无多糖荚膜 无毒性 粗糙(Rough) 光滑(Smooth) 肺炎链球菌类型 那么,是荚膜导致了病症吗? 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生活并繁殖。 1.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实验 注射 R型 活细菌 注射 S型 活细菌 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正常生活 患败血症而死亡 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说明了什么? 说明: 不是荚膜而是S型活细菌导致了小鼠死亡 说明有部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导致了小鼠死亡,而且转化后的S型活细菌的后代也是有致病性的。 2.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注射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 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 也有R型活菌 患败血症而死亡 正常生活 ———体内转化 被加热杀死的S型活细菌中可能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且这种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格里菲斯实验结论 R + S 活R 死S 小鼠死亡 S 活S S中的转化因子 ? 多糖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思考:“谁在转化实验中起作用”,“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 格里菲斯实验结论 R型菌 S型菌 转化因子 S型菌 后代 多糖 脂质 蛋白质 RNA DNA…… 多糖 蛋白质 RNA DNA 脂质 S型细菌 要确定“转化因子”是什么,关键思路是什么? 关键思路:把S型细菌的各种物质分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的作用。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说明了什么? S 型+R型 R 型 R型 R 型 多糖 蛋白质 DNA S型菌 RNA 脂质 +R 型 +R 型 +R 型 +R 型 +R 型 R 型 积极思维 二、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思 考 1.概括 分别概括几组实验的结论。 2.分析 上述几组实验结果能说明DNA是转化因子吗? 在构成S型活细菌的DNA RNA 蛋白质中,只有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多糖+多糖酶 蛋白质+蛋白酶 DNA+DNA酶 S型菌 RNA+RNA酶 脂质+酯酶 +R 型 +R 型 +R 型 +R 型 +R 型 R型 R 型 R型 R 型 R 型 基因重组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本质: S型细菌 荚膜 控制荚膜形成的X基因 加热 杀死 被破坏的S型细菌 X基因吸附在R型细菌表面 X基因进入R型细菌 重组 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注意:只是少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DNA具有热稳定性。加热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DNA的结构也会被破坏,但当温度降低到55 ℃左右时,DNA的结构会恢复,但蛋白质却不能恢复。 请从以下角度来说明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的关系: (1)区别 (2)联系 ①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