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46769

1.1 课时2 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 教学课件(共28张PPT) 2024-2025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

日期:2025-04-0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47955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8张,生物学,高中,苏教版,学年,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2课时 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 能简述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阐明精子与卵子的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1 能概述减数分裂中相关物质数量变化规律。 2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Ⅱ 间期 变形 精原细胞 精细胞 精子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回顾:精子形成过程中,各类细胞的名称以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人的卵巢(横切面)示意图 (一)产生部位: 卵巢 卵细胞 卵原细胞 减数分裂 卵原细胞 有丝分裂 一、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卵原细胞 卵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极体 次级卵母细胞 极体 (二)减数分裂过程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Ⅱ 间期 DNA复制 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同源染色体联会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互换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说出间期、减数分裂Ⅰ和Ⅱ的主要特征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Ⅱ 间期 特点: 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2n) 1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2n)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染色体数:n) 1个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n) 体细胞(染色体数:2n) 有丝分裂 细胞分化 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不均等分裂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除名称及分裂方式外均与精子形成过程相同 边学边做 模拟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哺乳动物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基本相似,但也有不同。尝试绘出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展示给大家。 讨论: 1. 在模拟精子和卵细胞过程的活动中,怎样正确地表达染色体的变化? 2. 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哪些异同点? 精 子 精原细胞 卵原细胞 卵细胞 二、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 卵细胞 相同点 不同点 场所 细胞质分裂方式 分裂结果 是否变形 不变形 变形 1个卵原细胞→1较大的 卵细胞+3较小的极体(退化) 1个精原细胞→4个 精细胞→4个精子 细胞质均等分裂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形成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半 (初/次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均等分裂 卵巢 睾丸(曲细精管) 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异同 细胞名称 产生子细胞的名称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极体 次级卵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或极体 精细胞 或极体 次级卵母细胞 极体 卵细胞 辨别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图像 技巧点拨: 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识别 一条染色体 一个DNA 一条染色体 二个DNA (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复制 着丝粒分裂 二条染色体 二个DNA (无姐妹染色单体) 三、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数量的变化   间期 减Ⅰ前 减Ⅰ中 减Ⅰ后 减Ⅰ末 减Ⅱ前 减Ⅱ中 减Ⅱ后 减Ⅱ末 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 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减数分裂过程中数量的变化 4 0-8 4-8 4 8 8 4 8 8 4 8 8 2 4 4 2 4 4 2 4 4 4 0 4 2 0 2 2N 0-4N 2N-4N 2N 4N 4N 2N 4N 4N 2N 4N 4N N 2N 2N N 2N 2N N 2N 2N 2N 0 2N N 0 N 2N 4N 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N 减Ⅱ前、中期 后 减Ⅰ前、中、后 减Ⅰ间期 末期 次级精母细胞 2N 4N 精原细胞 DNA数目变化曲线 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减Ⅱ前、中、后 N 减Ⅰ间期 减Ⅰ前、中、后 末期 2N 4N 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曲线 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N 减Ⅰ间期 减Ⅱ前中期 后 减Ⅰ前中后期 末期 4N (4a) 2N N 间期 前期Ⅰ 中期Ⅰ 后期Ⅰ 末期Ⅰ 前期Ⅱ 中期Ⅱ 后期 Ⅱ 末期Ⅱ 细胞核中染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