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54013

3.2.1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一、血液) (教学设计)--冀少版(2024)生物七下

日期:2025-04-10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576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血液,3.2.1,循环系统,组成,教学设计,少版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冀少版生物七下3.2.1《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一、血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冀少版生物学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第一部分《血液》的内容。该节是本章节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后续深入学习血液循环路径、物质交换等知识的基石,同时也为理解人体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教材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如介绍血常规化验单,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生活中的医学现象,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实用性。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之前的生物学学习中,已经对人体的基本结构和一些生理现象有了初步认识,如细胞、组织、器官等概念,这为他们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于血液这种微观且复杂的物质,学生还缺乏深入系统的了解,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从宏观现象深入到微观本质。学生好奇心强,对生物学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可能尚未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合作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概述血液的各组成成分的结构与功能,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数据,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思维方法,判断人体健康状况。 探究实践: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培养动手操作机结果分析能力,提升科学探究素养。 态度责任:认同血液在医疗急救、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关注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概述血液的各组成成分的结构与功能,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通过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数据,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思维方法,判断人体健康状况。 难点: 1.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培养动手操作机结果分析能力,提升科学探究素养。 2.认同血液在医疗急救、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关注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体检时一般都要做血常规检验,医生通过分析血液中不同成分的含量与标准参考值的差别,初步判断被检查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可能患有的疾病。那么,血液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展示新课标要求及学习目标 1.积极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发表个人看法。 2.齐读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自然导入新课。 引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任务一:观察血涂片 组织学生分组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并说出观察结果。播放血液的组成相关视频,让学生对血液的组成有大概的认识。 小组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并分享观察结果。 观看视频 通过观察,直观的认识血细胞的类型,通过观看视频,对血液的组成有大概认识,丰富课堂内容。 任务二:自主学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本P31-32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内容的填写。 PPT讲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富含血红蛋白,运输氧。 白细胞:圆球状,具有细胞核,数量较少,体积较大,种类较多,对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最小的血细胞,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 血浆:组成成分有水、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代谢废物等,是物质运输的载体。 血液的功能:血液不仅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还有调节体温等多种功能。 快速阅读课本,完成表格内容。 观看PPT,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节奏,及时做笔记。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和提取应用信息的能力。 类比记忆,有利于学生加深会血液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