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56325

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滚动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日期:2025-04-0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10195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四,2024-2025,逻辑,必修,选择性,政治
  • cover
周测14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滚动练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某地发生了一起案件,警方抓获了三名犯罪嫌疑人,这三人当中,有一个是主犯,一个是从犯,还有一个是无辜者。主犯想要逃避法律的制裁,说的话全是假话;从犯想要减轻罪行,说的话真真假假;无辜者想要洗脱嫌疑,说的话全是真话。当警察问及三人的职业时,他们的回答分别是: 甲:我是商人,乙是出租车驾驶员,丙是建筑工人。 乙:我是老师,丙是学生,至于甲嘛,你如果问他,他肯定说自己是商人。 丙:我是公司职员,甲是建筑工人,乙是出租车驾驶员。 通过三人的回答,能推理出主犯、从犯、无辜者分别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乙、丙、甲 2.对下面文段的分析正确的是(  ) “法者,治之端也。”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A.上述文段存在假言判断 B.“法律”和“社会规范”是属种关系 C.“社会规范”在文中是不周延的 D.“法者,治之端也”是特称肯定判断 3.关于以下两个三段论推理,表达正确的是(  ) 参会的人都会收到一份礼物。我没有参会,所以,我不会收到礼物。 节日是出游的时机,国庆节是法定节日,所以,国庆节应出游。 ①两个推理的大项和小项在前提都没有直接发生联系 ②两个推理的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应周延 ③两个推理都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④两个推理中都出现四个概念即犯了“四概念”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我国农业谚语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以冬小麦的播种为例:华北地区中部的农谚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华北地区南部的农谚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华北北部的农谚是“白露节,快种麦”。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农谚的产生运用了科学归纳推理,属于必然推理 ②农谚可以指导农业生产体现了演绎推理的作用 ③利用类比推理可以得出各地春小麦播种也会受气温影响 ④各地的差异决定了冬小麦的播种时节不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人们初读一本书时,对这本书的认识只是一般的、笼统的。当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把这本书的各部分有秩序地加以细细研究,然后再把各部分的研究加以综合,得出对这本书的整体的认识,这时对这本书就有了科学的认识和具体的了解。这一认识过程(  ) ①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全面研究事物,推动认识发展 ②对这本书各部分有秩序的研究,表明提纯是思维具体的关键环节 ③表明感性认识要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并且对感性认识进行概括 ④再现了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6.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指出,“凡行为共有三种倾向,其中两种是恶,即过度和不及,另一种是德性,即遵守中道。”“德性应以中道为目的。”“过度和不及乃是恶行的特征,适度则是美德的特征。”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做事情要把握好“分寸”,根除产生极端化错误的社会土壤 ②坚持“得中”而处之的思维方式,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 ③遵循适度原则,反对“过度和不及”的片面化观念 ④坚持折中主义,努力保持合适且正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我国东汉时期,蔡伦发现,人们用于书写的材料都有缺陷:竹木简太笨重;丝绵纸以蚕茧为原料,难以大量生产;麻纸质地粗劣,不利于书写。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他以树皮、麻头、破布和破渔网等为原料,经过精心制作,终于造出质量较高又适合书写的纸张。由此可以看出,在创新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