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8.3 法治社会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包括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 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 ”为核心,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 进。 第八课围绕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的问题,重在从宏观上说明建设法治中国的措施,国家提出来 了“三位一体 ”的奋斗目标。主要探究了:法治国家的内涵,建设法治国家的举措,建设法治国 家的意义。法治政府的标准,建设法治政府的举措,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法治社会的内涵和怎 样建设法治社会。 第三框“法治社会 ”,阐述了建设法治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系统阐释了建设法治社会的 具体要求和重要意义,与前两框一起构成了法治中国的体系,明确了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 程,需要党和国家统筹。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 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1、现有知识: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法治建设有了初步认识,但是知识存在片面化和碎片 化现象。 2、能力素养:高一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但缺乏学科思维能力和理论 联系实际的能力。他们并不能自觉地将法治知识培养成法治思维并转化为自身素养,体现在日常 行为中。 3、认知态度:学生对本学科的认识普遍不足,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他们对具体事实的关 注多于对学科理论的关注。 基于学生现有能力、素养和发展预期之间的差距,教师需要寻找贴近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 有效组织学生活动,使抽象理论与具体实际相联系,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提高 教学实效,落实核心素养。 3. 目标确定 建设法治社会,需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完备的法律服 务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学 习 进阶 学习方式 表现标准/学习任务 学习质量水平 习得 记忆———接受 3.1 回忆法治社会的内涵 水平一 理解———反应 3.2 根据自身经验,列举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 法解决纠纷的案例,表明法治社会更和谐 应用 澄清———支持 3.3 描述法治社会的具体表现,说明依法治国是党 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水平二 解———支持 3.4 联系实际,证实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解 决纠纷的好处,表达法治让生活更美好的感悟 拓展 分析———价值化 3.5 针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误 区,辨析法律与自由的关系,阐明法治保障对提高 生活品质的作用 水平三 拓展 创造———个性化 3.6 针对法治如何让社会更和谐问题提出建议 水平四 4.学习重点难点(确定重点和难点的原因分析、突破策略) (1)教学重点:法治社会的内涵和具体表现,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 4 -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 提出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 等) 学生活动 (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 开展学习活动,与教的环 节对应) 评价活动 (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 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 评价的内容、程序与工具等; 基于学生行为表现证据判断 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环节一:承上启下:法治社会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一体建设 1.展示习总书记的话,引导学生思考。 1.学生温故知新,回顾知识, 1.教师表现性评价:评价学生探究 2.提出思考问题:法治社会与法治国 家、法治政府的关系。 理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 治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和分享的积极性以及运用法律知 识分享成果是否得当。 3.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八课第一框第 二框的知识,提出本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