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58077

2.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04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35425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简谐,运动,回复,能量,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第三节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学习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时,学生们已对简谐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关键是如何理解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的特点及来源,以及简谐运动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及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和认知难度,这节课需要一课时,重点放在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的特点及来源以及简谐运动的能量特点。 新课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在教学中渗透物理核心素养,倡导学生合作参与、主动探究体验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突出强调,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并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获得及随之产生的能力提高、兴趣激发和个性发展都是学生对教学活动积极参与的结果。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自主地探究简谐运动中各物理量的特点,充分显示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的这种参与进行启发、诱导、调整、激励,是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重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教学目标: 1、理解简谐运动的运动规律,掌握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变化的规律。 2、对水平的弹簧振子,能定量地说明弹性势能与动能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对学生进行物质世界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观点的渗透。 教学重点: 1、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2、对简谐运动中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具体分析。 教学难点: 1、物体做简谐运动过程中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等变化规律的分析总结。 2、简谐运动中能量的转化。 教学方法: 多媒体模拟展示、讨论与归纳、推导与列表对比。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阶段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简谐运动的规律,学习了哪些呢?这些都是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的简谐运动,那么物体简谐运动时,所受合力有何特点呢?今天我们将从另外一个角度-动力学角度研究简谐运动,并从能量观点加深对简谐运动的认识。【板书】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思考回答:简谐运动的定义,物理量:振幅、相位、周期(频率)及图像 复习回顾旧知,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第二阶段新课教学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实践演练第二阶段新课教学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实践演练第二阶段新课教学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实践演练第二阶段新课教学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实践演练第二阶段新课教学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实践演练 【课件展示】简谐运动的回复力(问题探究)1.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情境1】光滑水平面上有根轻弹簧,一端固定,一端与质量为m的物体相连。当物体被拉离平衡位置释放后,物体会做简谐运动。为什么这个物体会做这种运动呢?板书:画出小球从O到B点,B点回到O点,O到A点,A点回到O点时,小球受到的力。通过板书作图,引导学生定格分析在不同时刻的位移方向及受力,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力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的力,这个力的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我们把这个力叫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课件展示:定义:使振子回到平衡位置的力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2. 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点【情境2———水平方向弹簧振子】问题:物体做简谐运动时,所受的力有什么特点?与学生一起对水平弹簧振子的弹力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小球所受的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成正比,即.强调负号的含义:力的方向总与位移方向相反。【情境2———竖直方向弹簧振子】动画展示竖直方向上的弹簧振子的运动,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如果物体所受的力具有的形式,物体就做简谐运动。课件展示:简谐振动的另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