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开学收心测历史试卷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考试时间8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以下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最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卷的答题表中。) 1. 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该遗址属于我国( ) A. 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 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 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 原始农耕时代范畴 2. 良渚文化后期,多数墓葬仅有少量随葬品,然而少数墓葬随葬品丰富多样,数量超200件,并且在这些墓葬中出土了象征统治地位的玉琮,这说明该时期( ) A. 社会等级差异显著 B. 文明形态走向成熟 C. 农耕文明高度发达 D. 手工技艺精湛高超 3. 山西夏县流传着“先蚕娘娘”的传说。相传黄帝之妻螺祖发明了缫丝织绸。截至2022年,考古学者在该县发现了多枚新石器时代的石制蚕茧和石雕蚕蛹。据此可知( ) A. 传说蕴含一定的历史价值 B. 考古发掘是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 C. 传说能真实反映历史原貌 D. 考古发掘也需要依赖于传说印证 4. 新石器时期中国文化遗址分布广泛,尽管他们相距遥远几乎没有交流,但是他们有着极其相似的文化特征,如下图的玉琮,这说明中华文明( ) A. 领先世界 B. 传承发展 C. 多元一体 D. 起源最早 5. 运用时间轴培养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以下时间轴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部落联盟的形成 C. 早期国家的更替 D. 封建社会的变迁 6. 有学者研究发现:“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诸侯百余国,其中姬姓诸侯占六十余国,如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周王室周围,使周王朝的统治秩序得以稳固构建。”这体现了分封制( ) A. 加剧了地方势力纷争 B. 保证了贵族平等权利 C. 促使了经济快速发展 D. 维护了西周统治秩序 7. 下图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据下图可知,当时( ) A. 封建制度开始确立 B.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C. 郡县制度有效推行 D. 争霸战争数量剧增 8. 春秋时期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或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一个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这些现象说明了春秋时期( ) A. 命名字追求吉利 B. 普通人也拥有了姓名权 C. 铁犁牛耕的出现 D. 牛耕受到了人们的推崇 9.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了《道德经》的一句名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 对立双方相互转化 B. 以“德”治国 C. “兼爱”“非攻” D. 以“法”治国 10. 下面是甲骨文“春”“夏”“秋”“冬”四字。这些文字表明( ) “春”寓意“春种” “夏”寓意“夏长” “秋”寓意“秋收” “冬”寓意“冬藏” A. 甲骨文已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B. 商朝时期原始农业开始兴起 C. 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的经济活动 D.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1. 在我国历史上分裂与统一曾交替出现。其中,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朝代①和②分别代表的是( ) A. 商、秦 B. 夏、西晋 C. 西周、秦 D. 秦、西晋 12. “六王毕,四海一”的史事发生在( ) A. 公元前2世纪初 B. 公元前2世纪后期 C. 公元前3世纪初 D. 公元前3世纪后期 13. 对比下列两种制度,从中可以得出的变化趋势是( ) 项目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传承方式 诸侯爵位世袭 郡县长官由朝廷任免 地方权力 诸侯有封地,有经济收入 郡县长官无封地,只有俸禄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郡县要绝对服从中央管理 A. 传承方式没有变化 B. 地方权力越来越大 C. 君主专制日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