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时作业目标 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的经过及结果。 2.通过2024《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两会等实证新闻的主题情景设置,掌握新中国土地改革,并理解其意义。 ◆主题情境:两会热议,聚焦“三农” 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体现出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部署一脉相承。让我们跟随以下问题,来重温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政策吧!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某部小说写道:“我回来的时候……我分到了五亩地,就是原先租龙二的那五亩。龙二是倒大霉了,他做上地主,神气了不到四年,一解放他就完蛋了。共产党没收了他的田产,分给了从前的佃户。”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 A.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开展 B.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开展 C.抗美援朝战争的进行 D.解放区大生产运动的进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没收财产只限于地主的五大财产,即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和多余的房屋,对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这说明土地改革 ( ) A.注重维护社会稳定 B.奠定工业建设基础 C.实现土地公有目标 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观察下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是 ( ) A.实行土地公有制度 B.全国同时开始进行了土地改革 C.地主没有土地耕种 D.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 2 土地改革的意义 4.下面两幅图片所示事件体现的时代主题是 ( ) A.反抗外来侵略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 5.1950年冬,湖南省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 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 )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6.“全国新解放区……大批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包括大学教授)和许多民主党派成员……深入农村访贫问苦……随后,进行划分阶级,开展对地主阶级面对面的斗争……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该事件的意义是 ( ) A.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保障 B.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 D.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7.下图所示为1950年发行的一张宣传画。该画描绘了分到农具和牲畜的农民忙碌春耕的场景。这些场景 (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介绍了解放西藏的英雄事迹 C.描述了开国大典的场景 D.展现了土地改革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1)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打土豪,分田地。 (2)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3)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8.赵树理曾说道:“土地改革后我的故乡,再不是我从前非常熟悉的那个穷相了;人也变年轻了,黑房子也亮了,打下粮食不用先卖了,该卖的卖不出去也不着急了,卖出了东西也懂得应该把钱用到什么地方了。”这反映了土地改革 ( ) A.巩固了人民政权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改善了农民生活 D.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土地改革(1950—1952年)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权变更但是土地私有性质并没有改变。 9.“土地改革运动,在一亿人口的老区和半老区,基本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打碎了几千年来套在农民身上的封建枷锁,改变了农村旧有的生产关系。”由此可见,土地改革运动 ( ) A.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 B.彻底打倒了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