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60831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下第三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表格式学案

日期:2025-05-1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13次 大小:15914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学,单元,格式,意义,比例,课时
  • cover
第一课时新授课学习过程设计 课 题 比例的意义 课标陈述 课程标准22页(四)正比例、反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联系实际,通过观察、类比推理等数学活动,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方法,培养逻辑推理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环节(活动) 教学设计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设计修改 备注(学习资源)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评价设计 任务1:回顾旧知。 1.独立思考,能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2.知识点系统、全面,语言表达条理清晰。3.能提醒同学注意易错点。 任务单、多媒体课件 任务2:读懂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1.能找出部分数学信息。2.数学信息完整全面,能提出数学问题。3.数学信息完整全面,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过程实施设计(预设) 复习:同学们,上学期我们研究过了有关比的知识,你对比都有了哪些认识,说说看?(出示评价任务、评价标准) 学生通过回顾交流比的意义、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等知识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导入:同学们,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大麦芽是青岛啤酒的最重要的原材料。请大家看大屏幕,这辆货车已经给工厂运输了两天大麦芽,信息如图。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关于比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两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课件出示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评价设计 通过算比值、比一比、提出新的发现。 1.分别正确的算出两个比的比值。2.比值正确,且书写工整。3.有新的发现,提出新的问题。 过程实施设计(预设)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我们一起来探究吧!出示活动要求:⑴算一算: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各是多少? 它们的比值各是多少?⑵比一比:仔细观察上面的结果,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探究,老师巡视并指导每个小组探究情况,收集汇报交流的素材。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评价设计 理解比例的含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能清晰、完整的表述比例的含义。2.能清楚地辨别比和比例的区别。3.能用不同的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过程实施设计(预设) 谈话:刚才同学们动手、动脑探究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成果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全班汇报质疑,课堂生成预设:1.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组1:第一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是16:2。第二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是32:4。预设: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的比值是相等的,都等于8。追问:这个比值表示什么?预设:这个比值表示平均每次的运输量是多少吨。质疑: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预设:能,可以写成16:2 = 32:4。2.什么叫做比例?明确: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能举例说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吗?组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比如在16:2 = 32:4这个比例中,16和4是比例的外项,2和32是比例的内项。质疑:你能把16:2 = 32:4这个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吗?16:2 = 32:4写成分数形式就是。3.对比:比和比例的区别。追问: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预设: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个项;而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有四个项。4.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再一次追问:如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组3:因为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所以关键要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质疑:如果不能很快看出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怎么办 说明:生先讨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