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弗里德希·恩格斯 在历史的广袤长河中,无数的事件与变革交相辉映,令人不禁思索:究竟是什么在背后主宰着社会历史的进程?是英雄的壮志豪情,还是思想的灵光乍现?恩格斯在《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中为我们揭开谜底。他深入剖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核心要素,指明物质资料生产及生产力发展实乃社会历史的中流砥柱。这不仅为我们理解过往的兴衰变迁提供了关键钥匙,更引导我们洞察当下社会结构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内在逻辑,让我们得以站在理论的高地,明晰人类社会演进的根本脉络。 导 入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这封书信的针对性。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文章层次,提取主要观点,厘清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恩格斯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学习文中的论证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加深对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走进作者 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全名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德国人,世界著名思想家。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及作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袖。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1848年9月26日,德国政府下令逮捕恩格斯。 了解作者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 遗稿(第二、三卷)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病逝世。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学者和德国党内的机会主义者大肆歪曲、攻击和篡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或鼓吹思想、理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否定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具有决定性作用。 这些谬论,在德国大学生中引起了思想混乱。 或宣扬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唯一积极的因素,否认上层建筑的作用,进而达到解除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 恩格斯于1894年1月25日写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信,就是为了澄清这些错误思想。 背景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是德国古典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四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 知识链接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和改变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走进文本 多愁善感:指一个人心思细腻,感性。内心情感会容易受别的事物影响。 奴颜娉膝:奴颜:奴才相。婢膝:旧时侍女常屈膝下跪。形容用低三下四的无耻姿态去讨好别人 精疲力竭:精神、力气消耗殆尽,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地斟酌、推敲。形容写作或说话的态度慎重。 词语积累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卷网-2012年版)。本文是恩格斯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回信。题目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