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61889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课件)-【优课堂】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1369103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系列,备课,同步,下册,历史,八年级
  • cover
(课件网) 一五计划 壹: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贰: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目录 了解一五计划、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等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一五计划发生的基本线索,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一五计划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理解一五计划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本课,感知党和政府在经济和民主建设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努力,加深对党和政府的拥护。(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定目标 育素养 1 2 3 壹: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现状?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东(1954年6月) 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壹: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2.37公斤 2.76千瓦时 中国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4公斤 10.9千瓦时 印度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538.3公斤 2949千瓦时 美国 五十年代中、印、美钢和电产量比较 壹: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我国怎样改变现状?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目的),我国政府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壹: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分析饼状图,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效信息?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多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示意图 特点:重工业为主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 主要任务 壹: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我国为什么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材料一 要想大力发展轻工业,要使工业给农业以更大的支持,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迫切需要,就必须优先建立和发展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机械制造、能源交通等重工业。 ……当时中国出于经济建设、外交便利及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上也必然趋附于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 ———林捷燕、《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工业强国梦探讨》 材料二 促成当时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朝鲜战争所导致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此后西方对中国的封锁禁运,也使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要求更迫切。 ———武力、温锐《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化的“轻、重”之辨》 人民迫切要求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加强国防实力 壹: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一大桥 二铁路 三公路 四工厂 一大桥 二铁路 三公路 四工厂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 通车后的宝成铁路 通车后的鹰厦铁路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新藏公路 鞍山钢铁公司轧钢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壹: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沈阳第一机床厂 壹: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长 钢 535万吨 296% 煤 1.3亿吨 96% 原油 146万吨 235% 发电量 193.4亿度 165% 粮 1.95亿吨 19% 棉 164万吨 26%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又有何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壹: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素养提升:结合所学,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