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三 第二章 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 新 课 导 入 当年北京公交车上“大气包”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 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一些公交车车顶 都安装着一个橡胶做的大气袋 大气袋里面装的是常压下的煤气 北京老百姓称为“大气包“ “大气包”与我国的能源安全有何关系 当时的公交车为什么要背着这样的“大气包” 【课程标准】 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学习目标】 1.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区域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点。(区域认知) 2.通过案例,理解能源供需与能源安全的关系,掌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所采取的措施。(综合思维) 3.结合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环境的影响,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出可行的建议,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地协调观) 目 录 0 1 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0 2 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 0 3 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 0 4 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 01 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1.能源的分类 能源 按性质 可再生能源 非可再生能源 水能、风能、潮汐能、太阳能 煤炭、石油、天然气 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 按利用状况 常规能源 新能源 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核能 1.能源的分类 按形成 和来源 太阳辐射 日月对地球的引力 地球内部 太阳能、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 地热、核能 潮汐能 按能源 转化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水能、风能、生物能、矿物能 水电 、火电、汽油 富煤 少油 缺气 丰水 多风 2.中国能源资源现状 3.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中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变化图 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增长快 特点① 3.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特点② 中国与世界能源结构对比图 3.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油气资源相对短缺 特点③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产量、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图 3.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 特点④ 中国煤炭和石油的生产和消费的空间格局图 02 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 石油是我国能源安全的晴雨表,其供需关系变化是我国能源安全变化的缩影。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一些公交车车顶都安装着一个橡胶做的大气袋。大气袋里面装的是常压下的煤气,北京老百姓称为“大气包”。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贫油论”盛行,我国石油资源储量和产量不足,石油和石油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公交车多以煤气作为燃料。 推测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石油利用情况 1.我国石油开发历程 1959年 大庆油田 在我国在松嫩平原发现了中国第一大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其后陆续发现多个大型油田 2015 储量丰富 2015年全国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371.76亿吨,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25.69亿吨 20世纪50年代 中国贫油论 估计我国石油储量不超过2亿吨,20世纪60年代以前依赖进口 2.我国石油供需关系变化 02.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成为自给有余的净出口国 03. 1993年,再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 01. 1964年实现石油基本自给 04. 2015年,石油储量明显不足 依赖进口 3.我国石油进口面临的安全挑战 中国石油生产、消费与自给率变化图 1.1990-2015年我国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有哪些变化? 石油生产量逐年增加,但增长缓慢,消费量则快速增长。 2.对比供给与消费,我国存在怎样的石油安全风险? 石油生产的增长远远满足不了消费的增长,自给率下降,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石油安全风险越来越大。 4.我国石油进口面临的安全挑战 1.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是哪些国家和地区? 俄罗斯、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2.石油进口过程中的哪些因素会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威胁? ①石油供给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高度依赖 ②石油长距离运输 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国家和地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