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62276

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件(44张,内嵌视频)

日期:2025-05-0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680078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中国,耕地,资源,粮食,安全,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三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新 课 导 入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区域,认识影响粮食产量的相关因素、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区域认知) 2.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综合思维) 3.实地考察本地保护耕地资源的具体做法,树立保护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观。(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壹. 贰.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目 录 叁.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01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1.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 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粮食生产 进出口 储备 流通 影响环节: 基本方针: 立足国内基本方针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1.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种植为基础 小麦、水稻和玉米,占世界上食物的一半以上,世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5%。 1.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我国把粮食安全建立在国内粮食生产的基础之上,需要粮食总产量与粮食需求量大致持平。 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产量 数量 质量 光热水 时空配置 单产一定的情况下,粮食安全取决于耕地数量 单产提高,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数量就会减少 问题探究一:阅读课本P37-38页,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根据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2014年),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图1为各区耕地质量等级结构图,图2为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因素构成,图3为我国耕地污染状况图。 优等地 高等地 中等地 低等地 平均质量等级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1 3 5 7 9 11 13 15 耕地面积/万hm 2 平均质量等级 黄土高原区 黄淮海区 长江中下游区 江南区 四川盆地地区 云贵高原区 问题探究一:阅读课本P37-38页,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 据图1,我国耕地质量最优的地区 说明黄土高原区与该区比较,耕地质量较差的原因。 长江中下游地区 原因:①与长江中下游区相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会使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②气候较干旱,降水少,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土地产出水平低,故耕地质量较差。 问题探究一:阅读课本P37-38页,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原因:①地形:四川盆地四面皆山,平地面积较小;②地貌:云贵高原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峰林、峰丛等喀斯特地貌。③地势:两地均地表崎岖不平,平原比重较小,故耕地面积较小。 2. 图1反映出四川盆地区和云贵高原区的耕地面积较小,分析主要的自然原因。 3. 据图2. 图3,长江中下游区虽然耕地质量好,但是近几年耕地减少显著,原因可能有哪些? 问题探究一:阅读课本P37-38页,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人为原因:①随着人口增加,住房用地增加;②随着经济发展,工业、交通用地增加;③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土地退化;④大量的土地撂荒;⑤退耕还湖⑥农业结构调整,如大城市周边由粮食种植转变为乳畜业;⑦土地污染等。 【想一想】哪些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我国的耕地质量 地形因素:我国山区广,平原少,造成耕地中坡地多,平地少,水土流失多发 气候因素:我国东西部水热条件差异大,东部季风区南北方差异显著。因此,耕地的光、热、水配置类型多样 水源因素: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水源情况不同,导致耕地有水田、旱地等多种形式 生物因素:我国自然带多样,不同地区耕地的有机质含量差异大,耕地的肥力不同 【想一想】哪些人类活动影响我国的耕地质量 技术经济因素: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