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64417

湘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课《溪山行旅》大单元分析+分课时详案

日期:2025-04-03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2595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课时,分析,单元,溪山行旅,一课,下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 徜徉山水间 计划课时数 6 单元内容分析 (一)单元设计思路本单元以“徜徉山水间”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美术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通过矿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的感知和理解,体会美术作品对审美理想的不同表达。作为传承和弘扬文化传统的载体,美术作品不仅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推动力量,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学生将通过艺术家的创作,理解、探索作品中融入的时代特征。本单元设计了三个和“山水”相关的情境,在此基础上通过“思考 交流”、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域文化的特点和美术语言的表现,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等素养。(二)单元设计依据本单元的设计依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美术第三学段(6~7年级),具体内容如下:1.课程目标能运用造型元素、形式原理和欣赏方法,欣赏、评述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美术作品,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养成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态度。2. 课程内容中的内容要求学习任务1: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欣赏世界各国古代与现代艺术家的绘画、雕塑、书法、象刻作品,学会运用感情、讨论、分析和比较等方法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感受世界美术的多样性。3.课程内容中的学业要求(1)学习任务1:领路世界美术的多样性。“能运用美术语言,以及分析、比较等方法、欣賞、评述外国美术作品,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知道几位著名艺术家及其代表作,体会不同时代、地区、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传统。”(2)学习任务2,传递我们的创意。“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特点,知道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 综合目标: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展现艺术家不同的审美理想,其美术作品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也体现了其社会价值;能用发展的眼光理解、分析当代山水画的艺术语言与审美特征。分解目标:知道: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构图视角及表现形式的不同;中国传统山水画“取法自然”“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元四家”的绘画特点;当代山水画家将传统中国画技法与自身对时代的理解进行融合创新。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有多样的美术表现形式,能体现艺术家不同的审美理想;元代山水画的文化传统及其社会价值;理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创作理论的内涵;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融入对时代的理解,诠释时代精神。能做:能从构图、光影、材质、色彩等美术语言方面比较分析作品的造型特点;能通过查找元代山水画的资料进一步阐释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认识:能分析中国山水画中融人的文化意蘊。 教学重点 1.中西方艺术家不同视角及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2.学习元代山水画在构图、笔墨、意境营造等方面的特点,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美感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3. 了解当代山水画在笔墨技法等方面的创新,理解当代山水画的创新与时代发展、社会生活之间的关联。 教学难点 1.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分析、比较不同地域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2. 能从多角度分析元代山水画作品,理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论,探寻作品中所蕴含的社会价值。3. 理解当代中国山水画家在“为祖国河山立传”中情感的融入与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探寻作品所蕴含的社会价值。 教学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一)单元内容结构及图示依据单元主题“徜徉山水间”,教科书提炼出本单元的大观念“世界美术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充分展现了艺术的魅力”,意在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地域环境下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审美变化与发展,并能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作品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社会价值。在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