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64588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应对 课件

日期:2025-04-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204632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口语
  • cover
(课件网)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 应 对 2016年6月,南海阴云密布,美国借仲裁事件行极限讹诈,战争一触即发,同时在没有硝烟的战场———舆论战也在步步紧逼,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的众多西方媒体故意装聋作哑、混淆是非,在我们外交部的记者会上问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支持南海是中国的国家只有8个(事实是60个国家先后公开表态支持中国的南海立场),对此你们怎么看? 华春莹语重心长地仿佛对着自己不成器的孩子说道:“我们以前知道个别西方媒体有时会把白的说成黑的,现在才知道他们居然连简单的数数和加减也有问题” 【翻译一下】呵呵,你们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华春莹的应对,极具讽刺意味,不仅体现了外交的智慧和外交官的担当精神,更是有力反击了不良媒体的污蔑,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什么是应对】 在日常交往中,当有人向我们提问、建议或者质疑时,采取恰当的方式做出回应,就是应对,即面对别人的调侃、质疑、诘问、刁难时随机应变的话语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如何应对】 做好应对的前提是认真聆听对方的话语,准确理解其意图,把握其观点态度。在此基础上,依据当时的话语情境,快速调动思维,迅速做出反应,就能做到随机应变、巧妙应对了。 【“应”有针对】 1、 在准确理解对方观点意图的基础上,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 【材料一】 在参观陆游纪念馆时,小明听到身旁一位游客指着牌匾在嘀咕“到底该念‘堂观务’,还是‘务观堂’呢?” 小明这样说道:“朋友,你好!应该读‘务观堂’,因为牌匾的书写,基本遵照从右到左的书写习惯;还有,因为这是陆游纪念馆,且陆游的字为‘务观’,于是取名为‘务观堂’。” 活动:请同学阅读材料,圈划词语,看看他们是怎样应对的。 从“参观’‘游客”等词语可知他们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都是游客,特别是小明身旁的游客对牌匾的读法有了困惑,小明的回答是为了解惑,这种情况属于一般性的应对。 【分析】 【材料二】 一天,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走在大街上。被骑自行车的人撞倒在地,好在没有大碍。肇事者扶起他,十分诚恳地向他道歉。 萧伯纳则诙谐地回应道:“你运气真不好,先生,如果你把我撞死,就可以名扬四海了! 从“大街”“肇事者”可知萧伯纳和骑自行车的人是路人关系,互不相识。事情发生在大街,从“诚恳道歉”可以看出骑车人及时道歉,态度诚恳,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努力求得对方的原谅。从结果来看,萧伯纳无大碍,也不在意,是生活中的小插曲,这种诚恳的道歉情况与善意的玩笑属于同一类。 【分析】 【材料三】 有一天,德国诗人歌德在魏玛公园散步。正当他穿过一条仅能容一人通过的小路时,迎面走来一个批评家。两人面对面僵持了几秒钟,那个批评家傲慢地开口了:“我从不给蠢货让路!” 歌德平静地看了看那个人,回应道:“我却正好相反。”说完,微笑着退到一边。 从“公园”“小路”“面对面”等词语可知,歌德和批评家是狭路相逢,“傲慢”“平静”分别体现了不同的态度,批评家的“我从不给蠢货让路!”充满了讽刺和刁难,而歌德的应对争锋相对,“我却正好相反。”具有强烈的反讽和斥责。 【分析】 【“应”有针对】 2、 还要听懂对方的言外之意,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 【材料四】 在撒贝宁主持的电视节目《开讲啦》中,有一期的嘉宾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老先生。张院士上台后对撒贝宁说:“我认识你,我在节目里见过你,但是你不认识我。”撒贝宁回应说:“我不认识您,是因为我实在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