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第六章 发展与合作 体系脉络构建 考点定向突破 考点一 世界的人口 【链接·考点】 1.世界人口分布地区、规律及原因: 人 口 分 布 分布成因 特点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 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 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历史悠久 亚洲南部 欧洲西部 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北美东部 人口稀疏区 沙漠地区 自然环境 条件恶劣 极端干旱 雨林地区 气候湿热 极地地区 终年严寒 高原山地 空气稀薄 2.世界人口问题: 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增长过慢 危害 (1)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森林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2)资源问题:水资源短缺、耕地资源减少、粮食短缺; (3)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教育、医疗条件差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过重 续表 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增长过慢 解决 措施 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 【变式·提能】 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到80亿。图1为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图2为印度、日本的人口数量及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1中人口稠密区主要位于 ( ) ①沿海地区 ②中低纬度地区 ③高原地区 ④经济发达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图2中 ( ) A.日本人口数量持续增多 B.印度人口数量先增多后减少 C.两国人口数量都在减少 D.印度人口增长速度比日本快 考点二 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链接·考点】 1.饮食习惯: (1)传统主食与农业:畜牧业区以牛羊肉乳制品为主;种植业区以各种谷物为主。 (2)口味与气候:如寒冷地区浓而咸,潮湿区喜吃麻辣等。 (3)用餐方式的差异。 2.传统服饰:传统服饰实用性强,能达到适应环境的要求。各地传统服饰,不论是面料、色彩还是样式,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如:寒冷的地区多以毛皮服装为主,气候炎热的地区传统服饰较为轻薄。 3.传统民居: 地区 民居图片 民居建筑 特点 当地的气候特点 两者的相互关系 热带雨林或热带季风区 吊脚楼 双层木楼或竹楼 炎热多雨、比较潮湿 竹楼通风较好,凉爽而且避免潮湿 北极地区 冰屋 冰块构筑, 墙体厚 严寒 冰雪广布,易于取材,墙体厚,利于保持室内温度 热带沙漠 地区 平顶房 墙厚、窗小 炎热、干燥、多风沙 墙厚可以隔热,窗小可以防风沙和热风 续表 地区 民居图片 民居 建筑 特点 当地的 气候特 点 两者的相互关系 我国 黄土 高原 窑洞 窑洞 干燥 利用黄土的直立性挖凿成窑洞,冬暖夏凉 4.传统交通:不同环境下,当地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如河湖密布的地区多以船作为交通工具。 【变式·提能】 (2024·渭南期末)青藏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特色产品,但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特色产品很难销往全国,为此援藏人员通过“直播带货”助推藏货出藏。读图,完成3、4题。 3.“直播带货”的人员身着藏袍,关于藏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气温高时,敞襟衣袖便于人们褪去袖子 B.气温低时,宽大的衣服可以保温防寒 C.具有肥大、长袖、宽腰、右襟的特点 D.传统藏袍多用丝绸缝制,是藏族人民的日常衣着 4.在西藏旅游最有可能拍到的世界文化遗产是 ( ) A.兵马俑 B.高昌故城 C.布达拉宫 D.平遥古城 �———�合掌造”村落是日本岐阜县白川乡传统民居,为木造建筑物,屋顶陡峭,呈人字形,如同双手合十,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读“合掌造”图,完成5、6题。 5.“合掌造”村落的建筑结构特点有利于抵御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 A.地震 B.泥石流 C.洪涝 D.干旱 6.“合掌造”村落的建筑特点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 ) A.冬季高温多雨 B.冬季高温少雨 C.夏季高温多雨 D.夏季高温少雨 考点三 发展与合作 【链接·考点】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差距的原因 【变式·提能】 随着国际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