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地球的公转 基础主干落实 1.定义: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 2.特点: 方向 周期 特征 自西向东(与 自转方向一致) 一年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且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3.现象: (1)四季的变化。 节气(北半球)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情况 ①春分 赤道 昼夜等长 ②夏至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③秋分 赤道 昼夜等长 ④冬至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 (2)地球上的五带。 划分依据: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填图绘图】 ·填图:在图上适当位置填出五带的名称、气候特征与天文特征(极昼极夜与太阳直射现象); ·圈画:描绘五带的界线。 质疑判断 热带全部位于低纬度,温带全部位于中纬度,寒带全部位于高纬度。(×) 图解知识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 太阳直射点处的太阳高度最高,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立德树人-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疑难点拨 昼夜长短八字诀:点北北长,点南南长。 点北北长,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直至出现极昼现象。 点南南长,即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南昼越长,直至出现极昼现象。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地球公转规律及产生的现象 探究情境 地球公转示意图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思考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分别在哪里 归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答:春分—赤道、夏至—北回归线、秋分—赤道、冬至—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2.(能力探究1—太阳高度变化)结合二分二至日太阳高度示意图,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完成表格。 节气 夏至 冬至 春分、秋分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答:最大;最小;居中。 (能力探究2—昼夜长短变化)读图,思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北半球昼夜长短是怎样变化的 填写图2。 3.(高阶探究—实例应用) (1)图3中甲、乙两图是北京某教室二至日正午光照示意图,其中代表冬至日的是甲。 (2)太阳能热水器若想达到最佳集热效果,太阳能集热管面的倾斜度应随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进行调整。图4表示北京四季的最佳安装效果,其中表示夏季的是②。 【图解方法】 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星儿移,月儿转,地球自个儿也在转……”儿歌中蕴含着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地球绕着太阳跑”与“地球自个儿也在转”的相同点为 (A) A.旋转方向相同 B.旋转周期相同 C.旋转中心相同 D.旋转平面相同 2.下列“地球绕着太阳跑”产生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A) A.昼夜长短变化 B.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C.一天中物影长短变化 D.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2023·连云港学业考)下图为某节气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此时,太阳直射在 (C) A.南回归线 B.赤道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4.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B)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跨学科·地理与语文)春分蝴蝶舞花间,夏至稻花如白练,秋分丹桂香满园,冬至瑞雪兆丰年。出自《二十四节气歌》。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5~7题。 5.北半球“秋分丹桂香满园”时,地球运动至公转轨道中的 (B) A.① B.② C.③ D.④ 6.北半球“夏至稻花如白练”的季节,位于南半球的新西兰正值 (D)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地球运动至④位置时,北半球白昼和黑夜的时长占比最可能为 (C) 读太阳光照和地球五带图,完成8、9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①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 B.②③两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C.③④两地四季分明 D.12月22日前后,⑤地漫漫长夜,终日不见太阳 9.如图示时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