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x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工程设计基本流程和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设计并制作塔台模型。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加深对工程设计原理的理解。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设计塔台模型充满兴趣和好奇心。但他们在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方面可能还缺乏经验,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核心素养分析 科学观念:理解工程设计中的模型制作环节,认识模型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 科学思维: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分析设计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探究实践:通过动手制作塔台模型,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责任:培养对工程设计的兴趣和尊重,树立团队合作和工程伦理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设计并制作一个符合要求的塔台模型,理解模型制作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合理选择材料、设计结构,使塔台模型既稳固又美观,同时尽量节省材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塔台模型制作材料(吸管、剪刀、胶带、尺子)、活动手册、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任务———设计并制作塔台模型。强调模型制作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思考模型制作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引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 1. 任务说明 教师活动:详细解释学校对塔台模型的要求,包括高度、材料使用、承重能力、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等。展示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让学生明确评价标准。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要求,了解评价标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和评价标准,为后续设计打下基础。 2. 制订方案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依据评价表思考问题,如材料使用、稳固设计、承重能力等。通过示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设计稳固的塔台模型。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思考设计方案,记录设计思路。尝试用食指从物体上部中点往下压,感受不同形状的承受力。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设计合理的塔台模型打下基础。 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设计塔台模型的结构和外观,强调三角形结构的稳固性和材料使用的合理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美观且实用的塔台模型。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解答疑问,提供建议。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绘制设计图,确定材料用量和分工。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设计成果展示与研讨 教师活动:组织各小组展示设计成果,引导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学生活动:展示设计图,介绍设计思路,回答提问。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和建议,思考是否需要调整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和研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促进小组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三、课堂练习 任务:各小组根据研讨结果,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并准备制作材料。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善设计方案,准备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制作塔台模型打下基础。 四、课堂小结 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设计塔台模型的重要性和步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后续的制作和测试环节。 学生活动:回顾所学内容,思考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板书设计 设计塔台模型 一、任务要求 1. 高度:60厘米 2. 材料:吸管、剪刀、胶带、尺子 3. 评价标准:稳固性、美观性、材料成本等 二、制订方案 1. 思考设计问题 2. 设计结构和外观 3. 绘制设计图,确定材料用量和分工 三、设计成果展示与研讨 1. 展示设计成果 2. 评价和提问 3. 完善设计方案 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