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复习任务单 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 体系脉络构建 考点定向突破 考点一 世界的人口 【链接·考点】 1.世界人口分布地区、规律及原因: 人 口 分 布 分布成因 特点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 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 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 地形以平原为主; 气候温暖湿润; 农业发展早,历史悠久 亚洲南部 欧洲西部 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美洲东部 人口稀疏区 荒漠地区 自然环境 条件恶劣 极端干旱 雨林地区 气候湿热 极地地区 终年严寒 高山高原 空气稀薄 2.世界人口问题: 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增长过慢 危害 ①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②资源问题:水资源短缺、耕地资源减少、粮食短缺; ③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教育医疗条件差 劳动力短缺、养老负担过重 解决 措施 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 【变式·提能】 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世界人口稠密区a是亚洲东部,b是欧洲西部。 (2)从地形条件看,人口稠密区大多位于平原地区;从海陆位置看,人口稠密区大多位于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海陆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 (3)图中的甲、乙、丙、丁人口稀疏,原因主要是甲地位于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乙地位于高纬度寒冷的极地地区; 丙地位于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区; 丁地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 考点二 世界的人种、语言、宗教 【链接·考点】 1.世界人口的人种、语言、宗教: (1)世界人种主要分为黄色、黑色、白色三种人种。 (2)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 (3)世界教徒最多、分布最广泛的宗教是基督教。 2.不同地区白色人种的语言、信仰宗教: 分布地区 语言、宗教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英语、基督教 南美洲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基督教 西亚、北非 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变式·提能】 2.下列有关世界人种、语言与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日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B.欧洲西部多为黄色人种 C.信仰人数最多的是基督教 D.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英语 3.关于世界居民、语言与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B) A.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以白色人种为主 B.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分布稀疏 C.澳大利亚的通用语言是阿拉伯语 D.西亚地区的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 考点三 世界的聚落 【链接·考点】 1.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 项目 自然条件 易形成聚落的条件 沿河、沿海分布,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等 人口稀疏区 自然条件恶劣 2.不同气候条件下,各地民居特色: 自然环境 民居特色 湿热环境 房屋墙薄、窗大、尖顶 干热地区 房屋墙厚、窗小、平顶 寒冷多雪的地区 房屋墙厚、窗小、尖顶 3.降水决定屋顶的平与尖,气温决定墙体的厚薄与窗户的大小: 项目 民居图片 民居建 筑特点 当地的气 候特点 两者的 相互关系 热带 雨林 或热 带季 风区 双层 木楼 或竹楼 炎热 多雨、 比较 潮湿 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不仅比较凉爽而且可以避免潮湿 北极 地区 冰块 构筑, 墙体厚 严寒 冰雪广布,易于取材,墙体厚,利于保持室内温度 热带 沙漠 地区 墙厚、 窗小 炎热、 干燥、 多风沙 墙厚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窗小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进入室内 我国 黄土 高原 窑洞 干燥 利用黄土的直立性挖凿成窑洞,冬暖夏凉 【变式·提能】 4.(2024·青岛期末)某地理兴趣小组,对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进行探究,请参照图1、图2,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主题:“环境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探究过程: 主题一:水源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世界文明多为大河文明,如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又如沙漠中聚落选址在大河绿洲沿岸;同时,水源影响交通运输,所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