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3.11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P39.例6. 教材分析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最后一个例题内容。是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了容积并会进行容积计算等知识后出现的一个实际的解决问题。本课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学生积累丰富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验,以及培养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抽象的内容。前面的学习中,虽然学习过正方体、长方体和体积和容积的计算。而求不规则的物体,并不能直接用这些公式计算,要通过转化或者变形的方式,才能得到解决。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理解,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本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只是不够全面和深入。 核心素养 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计算方法,掌握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知识链接 师:大家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师:曹冲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称象的? 生:把“称量大象”转化为“称量石头”。 师:生活中有许多像橡皮泥、土豆、石块等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怎样求得它们的体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用故事导入,旨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探究新知 1.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例6:设法求出下面两种物体的体积。 (1)阅读与理解 师:橡皮泥和土豆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 生1:橡皮泥和梨既不是长方体形状,也不是正方体形状,属于不规则物体。 生2:橡皮泥可以改变形状。 生3:土豆不可以改变形状。 (2)方法分析 师: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求出橡皮泥的体积吗? 生:可以把橡皮泥捏压成规则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再量出它的长、宽、高或棱长,进而根据相关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出体积。 师总结:橡皮泥捏压成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形状变了,体积不变,这就是“等积变形”。 师:土豆不能像橡皮泥那样随意改变形状,应该怎么求它的体积的呢? 生:可以用排水法。 (3)具体操作过程与解答 课件演示:拿出一个装有一定体积水的量杯(量杯的大小应以能放入被测物体为准,水的多少应以能浸没被测物体为准,且放入被测物体后不能有水溢出),把土豆放入盛水的量杯中。 师:谁来读出水的体积? 生:水的体积是200 mL。 师:水加土豆的体积呢? 生:水加土豆的体积是450 mL。 师追问:土豆的体积是哪部分呢? 生:水面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450-200 = 250(cm3)。 师总结:这种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叫作排水法。 师追问: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生:要记录好物体放入前水的体积和物体放入后的总体积。 (4)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组织学生操作实验,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小组分工合作,选择一种不规则物体进行测量,讨论测量的步骤,记录测量的数据,并完成实验记录单的填写。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结果。 (5)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