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70851

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04-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51351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9课,两宋,政治,军事,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 王安石 学习目标 1、时空观念:掌握两宋大事件的历史脉络,了解两宋的兴衰表现。 2、史料实证:能够利用史料理解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3、历史解释:能够利用史料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能够理解宋朝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屡次和谈是原因。 4、唯物史观:辩证的认识宋朝政治上强化集权的利弊,从中学会对历史的反思,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家的优秀品质 960 1127 1141 王安石变法 绍兴和议 北宋建立 1069 南宋建立 南宋灭亡 1279 时空坐标 1005 澶渊之盟 北 宋 南 宋 契丹建立 916 1038 西夏建立 金朝建立 1115 宋辽和议———澶渊之盟 三次和议: 宋夏和议———庆历和议 宋金和议———绍兴和议 两场改革: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目 录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王安石变法 第三部分 南宋偏安 第四部分 材料:(安)重荣…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 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新五代史卷·安重荣传》 军事将领,手握重兵 五代十国 兵强马壮者为天子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统一全国: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宋朝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赵匡胤) ……非他故也,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之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赵普)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雪夜访普图》 宋太祖·赵匡胤 谋士·赵普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行政: 财政: ③军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更戍法)。 1、方镇太重———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夺其权 制钱谷 收其兵 加强中央集权 ②增设通判, 彼此制约。 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 ①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②设“四监司”,监控地方 特点: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中央: 皇帝 三司 中书门下(政事堂) 枢密院 同平章事 (宰相) 参知政事(执政) 枢密使 (执政) 枢密副使 (执政) 知谏院 财政 行政 军政 监察 御前会议 三司使 调兵权 统兵权 三衙 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范祖禹《范太史集》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君弱臣强———分散中央机构权力 二府 台谏 御史中丞 三司制 特点:分化事权、相互制约 盐 铁 户 部 度 支 唐宋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何区别 北宋:二府三司制 行 政 军 事 盐 铁 度 支 户 部 中书门下 (政事堂) 同平章事 (宰相) 参知政事 (执政) 枢密使 枢密副使 唐·三省六部制 程序性分工 事权性分工 枢密院 财 政 台谏 御史中丞 监 察 知谏院 皇 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草拟诏令 审核诏令 执行诏令 皇 帝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中书门下 政事堂 三司 唐朝三省六部制侧重决策流程领域里的分权,即程序分权(中书草拟、门下审核、尚书执行); 宋朝的二府三司制侧重分割宰相的事权,即宰相权力领域里的分权(中书门下掌行政、三司财政、枢密院掌军政,同时二府三司三分相权,枢密院与三衙二分兵权) 3、崇文抑武,提倡文治 崇文: 重用文官(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文官任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