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第7课时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 20 以内加减混合运算。学会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讨论、计算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 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良 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学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准确列出加减混合算式并计算。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 2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对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加减混合运算需要学生在同一题目中灵活处理加法和减法两种运算,对他们的思维转换能力 和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 教师通过具体情境和直观演示进行引导。 【核心素养】 运算能力:通过对 20 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和练习,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使其能够准确、 快速地进行计算。 逻辑思维能力:在分析问题、理解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 有条理地思考。 问题解决能力:运用所学的加减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 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 1 / 6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从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借助新年动物园分水果的情境,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 具体的情境引出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其意义,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12 - 4 - 5 = 16 - 7 - 4 = 16 - 6 - 8= 18 - 6 - 9 = 19 - 9 - 8 = 15 - 3 - 4 全体学生给回答正确的同学鼓掌。活跃课堂气氛,让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新年到啦,动物园里可热闹啦!管理员叔叔要给小动物们分水果。看,一开始有 7 只小猴子在吃苹果,这时又跑来了 3 只小猴子,可是不一会儿有 2 只小猴子吃饱了走掉了。那 现在还有几只小猴子在吃苹果呢? 大家想一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提出问题,讲授新课 学习任务一:探究加减混合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让学生 在实际计算中掌握计算方法。通过学生自己思考、交流和计算,在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 连减知识、连减算式的读法,初步了解连减的意义。】 1.出示情境图 2 / 6 活动一:发现数学问题 师:根据刚才讲得故事,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小组讨论说一说,然后回答。 生:小熊买了几个面包? 师:这位同学提的问题特别有价值。你们能结合刚才讲得故事,完整的描述一下问题吗? 生:面包店还剩 5 个面包,猫妈妈又做了 6 个面包。小猴买了 8 个面包,小熊要把剩下的都买 走。小熊买了几个面包? 师:同学们问题描述的非常完整,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小熊买了几个面包? 活动二:探究加减混合运算 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怎样解决呢? 生 1:我是先算面包店原来剩的 5 个面包加上又做的 6 个面包,一共有 5+6=11 个面包,再用 11 个面包减去小猴买走的 8 个面包,还剩 11-8=3 个面包,所以小熊买了 4 个面包。 生 2:我这样想,原来的 5 个面包加上又做的 6 个面包,再减去小猴买的 8 个面包,剩下的就 是小熊买的面包的个数,可以列成一个算式,也就是 5+5-8=43 师:两位位同学都讲得很清楚,第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