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76658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同步检测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5-04-28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31907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七,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同步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同步检测题(原卷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 4 个选项中,只有 1 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45分) 1.“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强调了文化在塑造人的精神生活和提升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以下事例最能体现这一作用的是( ) A.阅读一本关于科学探索的书籍,学习科学原理和实验方法 B.观看一部讲述历史英雄的电影,从中感悟勇敢和牺牲的精神 C.参加一次数学竞赛,提高解题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 D.玩一款电子游戏,体验虚拟世界的刺激和乐趣 2.中国传统艺术非常重视造型,在很早就讲究“是而非是”,即“形似”与“神似”问题。魏晋时期的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与“迁想妙得”的美学命题;清代石涛认为,“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换神奇懵懂间,不似之似当下拜”……这说明中国传统艺术追求( ) A.形神兼备、情景交融 B.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C.动静结合、画工细致 D.注重写实、画风严谨 3.下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幅宣传画。这一宣传画体现了( ) A.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幸福的生活 B.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C.敬业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4.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六尺巷,强调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能从六尺巷所体现的“和合”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大智慧。这( ) ①要求人们彼此尊重包容和谐相处 ②彰显了中华民族道德情操的涵养 ③要求全盘继承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④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处世方法的体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中华传统文化俯拾即是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可以是一句话、一句诗。例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寸山河一寸金”……这体现中华传统文化( ) ①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②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 ③是当代评判的价值标准 ④是最优秀、精深的文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梅、兰、竹、菊“四君子”经常出现在文人雅客的文学作品之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文中的花木草石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体现了( ) A.文人墨客对美好事物的丰富情感 B.只有诗名才能最精准表达诗人的思想 C.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D.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追求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全要素、一次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联系起宏伟庄严的国家礼仪场所和繁华热闹的市井街市,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对称的景观韵律与壮美秩序,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体现了( ) ①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②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③民族独特的处世方法和教化思想 ④悠久的礼仪文化、中和泰和思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下列最能体现“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美学追求的是( ) A.只注重作品的形式而忽视内涵 B.作品既有美妙形态又富有独特神韵 C.只追求作品表达的思想而不顾及表现形式 D.作品只注重写实而缺乏意境营造 9.2025年2月25日,2024年宁波市“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上,美德少年齐聚一堂,他们中有的是学习成绩优异、乐于助人的模范生,有的是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的小英雄,还有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尊老爱幼、热心公益的小天使。美德少年的评选是为了引导青少年( ) ①维护社会公平,杜绝违法犯罪 ②崇德向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