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76924

第01讲 电荷 课件(共41张PPT)高二物理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806721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同步,第三,必修,2019,人教,课堂
  • cover
(课件网) §1 电荷 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三册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贰 电荷 叁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肆 电荷守恒定律 目 录 壹 新课引入 必修三 伍 元电荷 陆 课堂练习 新课引入 壹 思考与讨论: 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羽毛。为什么有的物体容易带电,而有的物体很难带电呢? 根据你的日常生活,你能举出哪些使物体带电的例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荷以及使物体带电的方法等有关知识。 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学者泰勒斯就发现摩擦过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摩擦过的琥珀 能够吸引羽毛 古希腊学者 泰勒斯 “识电”历史: 公元1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也写下“顿牟掇芥”一语。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此语意为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像草芥一类的轻小物体。 “识电”历史: 16世纪,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在研究这类现象时首先根据希腊文的琥珀创造了英语中的“electricity”(电)这个词,用来表示琥珀经过摩擦以后具有的性质,并且认为摩擦过的琥珀带有电荷。 “识电”历史: 电荷 贰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_ 2、电荷量 (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 (2)符号:Q (3)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4)正负: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 (5)比较电荷带电的多少,要比较的是其电荷量的绝对值,绝对值大的带电多。尽管电荷量有正负值(正号一般省略),要知道这里的“+”“-”号代表电荷的种类,与数学中的正负号的含义不同。 思考与讨论: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叁 1、摩擦起电: 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1)内容复习: ①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 ②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 原子(中性) 原子核(正电) 电子(负电) 中子(中性) 质子(正电) ①原子的构成: (2)原因:摩擦为什么能使物体带电? 1)金属中原子的外层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运动,这种电子叫作自由电子。 2)失去自由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 ②金属的微观结构模型 (2)原因:摩擦为什么能使物体带电? (2)原因:摩擦为什么能使物体带电? ③起电实质:摩擦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例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正电荷,实质上就是由于两者摩擦,组成玻璃棒的原子上的若干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使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而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 2、感应起电 (1)感应起电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近异 远同 感应起电实质: 电子从导体的一端的转移到导体的另一端 (3)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2)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3、接触带电 3、接触带电 接触后 再分开 +Q +Q 接触后 再分开 +Q -3Q -Q -Q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规律: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二者将原来所带电量的总和平均分配 Q Q 从 18 世纪起,人们开始经常使用一种叫作验电器的简单装置来检测物体是否带电。 做一做: 1.制作验电器材料:导体棒、玻璃瓶、两片金属箔、金属丝和绝缘塞。 2.制作两个关键点:一是绝缘塞的绝缘性能要好;二是两片金属箔要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