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4 增加船的载重量 第二单元 船的研究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技术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推动着船的发展。通过对船进行分格,让学生了解船舱的作用,合理放置重物有利于增加船的载重量。知道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也越大。 科学思维:根据计算和测试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增加船的载重量。 探究实践:能够运用具体尺寸进行设计和制作不同底面积的铝箔船。根据计算测试结果,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和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态度责任:乐于对铝箔船载重实验进行探究。真实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并根据载重数据开展交流研讨。 工程要反复评估改进,不断完善,才能达到最终要求。 科学聚焦 科学聚焦 01 “东风号”远洋货船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越来越大的船来满足交通和运输货物的需要。 科学聚焦 船的载重量与什么有关? 造船的技术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科学聚焦 科学探索 02 把铝箔做成船型容易漂浮在水面上。用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做成不同底面积的船,比较他们的载重量。 科学探索 设计不同底面积的铝箔船。(单位:厘米) 1 船型1 船型2 船型3 示意图 科学探索 实验材料: 3张相同的铝箔纸、直尺、铅笔 实验过程: 1.按照示意图,先确定船舷高,再确定底面边长,最后画虚线。 2.沿着虚线折成三个底面积不同的铝箔船。 科学探索 根据设计,制作3艘铝箔船,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2 根据学过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即“体积=底面积×高”进行计算。 船型1 船型2 船型3 体积 8×8×2=128(cm3) 6×6×3=108(cm3) 4×4×4=64(cm3) 科学探索 用弹珠或垫圈模拟货物,比较哪一艘船的载重量大。 3 科学探索 实验材料: 3个不同底面积的铝箔船、垫圈、水槽 实验过程: 1.依次将金属垫圈轻轻地放入铝箔船,直到铝箔船沉入水中。 2.记下金属垫圈的数量。 3.三个铝箔船依次实验,并记录数据。 最后一个使船沉没的金属垫圈不计算在内。 科学探索 船型1 船型2 船型3 最大装载量 实验记录: 24个垫圈 20个垫圈 13个垫圈 实验结论: 船型1的载重量最大,它的底面积为64平方厘米,船舷的高度为2厘米,体积为128立方厘米。 科学探索 科学研讨 03 船的载重量跟什么有关 通过设计、制作船和测试载重量,发现船的载重量与船的材料、结构、垫圈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有关。通过计算船的底面积和体积,还发现船的载重量与船的体积有关。 科学研讨 怎样提高船的载重量 科学研讨 方法一:合理放置物品,节省空间,可以增加船的载重量。 方法二: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 科学研讨 科学拓展 04 弹珠会滚动,导致穿容易侧翻,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给船分舱,每个舱里均匀地放上弹珠。 原因:分舱前,因为船舱空间大,所以弹珠会滚来滚去,把船舱分成几个小空间后,弹珠就不容易滚动了。 科学拓展 课堂总结 05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06 一 选择题 1.龙龙把制作的小船放入水中后,向船上加垫圈。当垫圈的数量为21个时,小船刚好沉没。龙龙制作的这艘小船的载重量为( B )的重量。 A.21个垫圈 B.20个垫圈 C.22个垫圈 B 课堂练习 2.为了让船型橡皮泥能更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我们可以( A )。 A.增大船的底面积 B.增加船的高度 C.增加船的质量 3.用同样大小的铝箔制作船,( A )越大,船的载重量越大。 A.体积 B.长度 C.宽度 A A 课堂练习 二 填空题 1.比较铝箔小船载重量的大小,可以用 相同 重量的垫圈或弹珠作为货物来比较。 2.船的载重量与船的 体积 、 结构 和 重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