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2.3 税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P10.例3. 教材分析 《税率》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二)》单元的课时内容。本课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主要内容是通过纳税的意义、常见税种和应纳税额等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渗透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学情分析 通过前五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整体上思维敏捷,课堂反应与接受较快,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并能自评。 核心素养 掌握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渗透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纳税的含义和意义的理解,学习掌握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并能计算应纳税额。 2.通过计算应纳税额,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计算应纳税额知道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依法纳税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税率的意义,会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应纳税额、营业税或税率。 教学难点 对税率的理解。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激趣导入 前测达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相关知识。 (1)公共设施的建设费用从哪里来? (2)理解纳税的意义 2.小结,引出课题。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增强学生的纳税意识。 二、 探究新知 导学达标 1.导言: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因此,每个公民都有纳税的义务。你都知道哪些税收的种类 生1:我知道有个人所得税。 生2:我知道有营业税、增值税。 生3:我还知道有消费税、印花税。 …… 师:请同学们大胆地猜一猜,你觉得税款的多少可能与哪些条件有关呢 先跟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请一个小组派代表把你们讨论的结果汇报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 不同种类的税,征收的标准一定不一样,我们课前调查过了,也就是不同税种的税率是不同的,所以税款的多少与税率有关。 税款的多少除了与税率有关,还应该跟收入的多少有关。 …… 2.讲解: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师:跟同桌讨论一下应纳税额、税率和相应的收入这三种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同桌进行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汇报,小结: 税率=应纳税额÷收入 应纳税额=收入×税率 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3.师:明确这些术语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之后,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呢 生:已知“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意思就是营业税是营业额的5%,求营业税是多少万元,就是计算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30×5%=1.5(万元)。 引导学生大胆猜测与税款多少有关的条件,探讨应纳税额、税率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三、 课堂巩固 训练达标 基础演练: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拓展延伸: 分层次的巩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