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6.4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P75. 教材分析 教材在安排复习时,首先注重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平时相对独立学习的知识以分类、归纳、转化等办法串起来,使相关内容条理化、结构化,形成整体框架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践操作等活动,借助各种直观演示,动手动脑操作,讲练结合,整理已有知识在整理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多种方法、得到新知。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类推等综合能力,发展学生合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明确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2.通过经历四则运算法则的归纳过程,体验迁移归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运算能力。 3.感悟数学运算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四则运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比较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方法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整体回顾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几种运算? (2)关于四则运算,都有哪些内容呢?(同桌合作,整理知识) 学生展示、汇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把我们学过的四则运算整理一下。(教师板书课题) 通过同桌合作,动手整理,引导学生回顾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进行分类,构建有关数的知识网络。 二、 梳理构建 1.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意义 写一写,说一说: 写出一些关于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算式,再结合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种运算的含义。 (1)课件出示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算式。 小结: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运算,叫作加法。 (2)课件出示整数、小数、分数的减法算式。 小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作减法。 (3)课件出示整数、小数、分数的乘法算式。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作乘法。 (4)课件出示整数、小数、分数的除法算式。 小结:已知两个乘数的积与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的运算,叫作除法。 2.知识点二: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并说一说理由。 学生在练习本上改正,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 (2)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21×16= 848÷53= 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算,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将上面的两道算式改成小数后,如何计算? 2.1×1.6= 84.8÷53= 学生在刚才的计算结果中进行计算。教师板演。 (4)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 2×= ×= 15÷= ÷= ÷= 学生计算,然后在组内交流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课件展示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3.知识点三:0和1参与四则运算的特殊情况 师:在四则运算中,如果有0或1参与运算,有哪些特殊情况? a+0= 0+a= a-0= a×0= 0×a= 0÷a= (a≠0) a×1= 1×a= 1÷a= (a≠0) a÷1= 学生开火车回答。 小结:任何数加减0都得原数。 0乘或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 任何数乘或除以1都得原数。 4.知识点四: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观察下列算式,说一说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中的加数、和与减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减数、差的关系;乘法算式中的乘数、积与除法算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