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78428

【备课无忧】人教版六年级下册-6.17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含反思)

日期:2025-04-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5516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有趣,反思,教学设计,平衡,-6.17,备课
  • cover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6.17 有趣的平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P108.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现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中的《综合运用》单元,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左边的钩码数量X刻度数= 右边的钩码数量×刻度数”,初步感受杠杆原理。同时发现当“左边的钩码数X刻度数”的积不变时,“右边的钩码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学情分析 “有趣的平衡”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六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学段,学生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平衡现象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他们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未上升到科学的层面。为此,重视“有趣的平衡”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左边的钩码数乘刻度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上刻度数,初步感知杠杆原理。 核心素养 将生活现象数学化,培养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看待身边的生活现象的习惯,初步体验极限思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利用杠杆尺进行的平衡实验活动,知道怎样才能使杠杆平衡的方法,并掌握使杠杆平衡的基本规律,加深对反比例的理解。 2.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理解杠杆平衡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将原理应用于实际场景中。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整体回顾 课前准备: 小组合作:每个活动小组3人,操作员2人,记录员1人。 1.欣赏视频。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杠杆吗? 2.图片引入。 你认识杠杆吗?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是杠杆? 师:你还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例子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共同上一节有关平衡的数学课,相信你们会很感兴趣。(板书:有趣的平衡) 从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入手,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二、 梳理构建 1.制作实验用具。 (1)先把绳子拴在竹竿中点处,拎起看竹竿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就适当移 动栓绳位置,使竹竿平衡,做上标记;再解下绳子,在标记处打孔,将绳子穿过孔并拴好。 (2)从中点(栓绳处)开始向两侧每隔8cm做一个记号(可以刻一个小槽)。 师:对照制作要求,自己检查一下是否制作合格,同组互相检查。 师:完成上述步骤要注意哪些问题? 2.探索特殊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2)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生1:我们发现,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才能保持平衡。 生2:如果左右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距中点相同的位置才能保持平衡。 师:你们能把你们的发现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 生:在左右两边相同的刻度处放相同数量的棋子,竹竿就能平衡。 3.探索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1)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平衡? (2)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在刻度2上呢? 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生1:左边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3个才能保证竹竿平衡。 生2:左边塑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