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78794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3418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课堂,核心,同步,新课标,无忧,7课
  • cover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第4课。本课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两个子目,先是阐述“文革”后徘徊局面,接着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包括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最后介绍拨乱反正工作的继续推进,条理清晰。通过本课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进而理解改革开放决策出台的必然性,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在课本位置中具有重要的过渡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历史学习的关键提升阶段。在过往的学习中,他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历史基础知识,也具备了初步的分析能力。他们好奇心旺盛,对那些改变国家命运、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但十一届三中全会背后深层的历史逻辑,包括会议决策与国家后续发展走向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与宏观历史视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丰富的材料、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由浅入深地剖析历史事件,帮助他们突破学习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与历史意义。(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通过学习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通过会后拨乱反正历史的学习,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真理、勇于自我革命的伟大精神,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提升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拨乱反正等基本史实。 五、教学难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和意义,理解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情境创设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材料分析、小组交流、情景体验。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方向。“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分别指什么? 大家回答得真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强国之梦”,首先学习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回答】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改革开放,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复习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授 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背景 【引导】出示四则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分析材料说的内容。 【引导】继续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文革”后的中国面临一个怎样的局面? 【引导】继续出示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阅读材料思考:“文革”后的中国面临一个怎样的局面? 【提问】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中国急需做出改变,然而遇到了阻力……阻力是什么呢? 【引导】请学生思考,回答两个问题:对“两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