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80052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课件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352363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熟记字音字形;理解成语意思;了解有关阿西莫夫的文学常识。(重点) 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体会本文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特点。(难点) 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阐释事理。(难点) 激发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素养)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创作力丰沛,产量惊人,作品以科幻小说和科普丛书最为人称道。主要科普作品有《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数的趣谈》等。重要的科幻文学作品包括“机器人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基地系列”中的多部中长篇小说。 整体感知 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说法?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撞击说 火山说 整体感知 撞击说的依据 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 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整体感知 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正确?他是如何论证的? 作者认为“撞击说”正确。 论证 科学的实验证明。 二氧化硅处于超高压下会变成斯石英;斯石英在850℃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会变成普通的沙子。 自然界中不可能自然地产生斯石英。 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后,产生了斯石英;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发现过斯石英。 自然界存在的斯石英是强大外力造成的。 有力的事实证明。 严密的推理证明。 整体感知 在6500万年前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发现过斯石英 不可能来自地壳深处 只能来自外星撞击(那时还没有原子弹) 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年代 结论:恐龙灭绝是因为外星撞击 整体感知 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还关系到地球的未来和人类的命运。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所以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类事件所产生的影响。这样,一旦将来我们遇到此种灾难,就可以采取某些应急措施。 课文探究 语言的严密和准确体现在关键词语的运用上。找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品析】 “一直”表现了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精神。“争论不休”一词写出了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也许”表示推测,说明现在的结论只是大胆的推测,目前还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文探究 语言的严密和准确体现在关键词语的运用上。找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品析】 “可能”表示推测,并不完全肯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品析】 “并不”“以至于”“最后”等词语,增强了句子间的逻辑效果,使意思层层推进。 课文探究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品析】 “在通常条件下”起到了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