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82213

教科版(2024)9.1 压强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0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12290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科,2024,压强,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1 压强 教学设计 课题 9.1 压强 单元 第九章 压强 学科 物理 年级 8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 1 节内容,主要介绍压力、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以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知识,建立压强概念,为后续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等内容奠定基础。 2022新课标要求 2.2.7 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知道什么是压力,知道压力并不是由重力产生的,能正确画出压力的示意图。知道压力的方向垂直于相互作用的物体表面,压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会找物体的受力面积。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知道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知道压强的公式和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由公式力=F/S可知,为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为减小压强,可以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并可由此来解释一些与压强有关的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图钉尖做得很尖锐,菜刀的刀刃磨得很锋利,缝衣针的针尖很尖等,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利用重锤钉钉子,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高楼大厦的墙基很宽,载重汽车装有很大的轮子,铁轨下铺设枕木,滑雪时穿上滑雪板等,都是采用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理解压力、压强概念,区分压力与重力,掌握压强公式,能解释生活中压强现象,构建压强知识应用思维。科学思维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压强问题,建立压强物理模型,逻辑推理解决问题,批判性思考并创新。科学探究提出压强相关问题,作出合理假设,设计并操作实验,分析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反思优化探究过程。科学态度与责任秉持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面对困难,关注压强知识应用,用知识服务社会。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生活中的一些压力和压强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强概念的理解等抽象知识,还存在一定困难。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掌握知识。 重点 1.压力的概念;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3.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难点 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2.理解压强概念;3.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材料准备 长方体金属块、木块、海绵块、铅笔、气球、体重计、砖块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在积雪中行走和穿雪橇板行走的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穿上雪橇板后结果不同呢?引导学生思考并猜想。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猜想。 从生活现象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讲授新课 一、认识压力展示实例,引出定义:展示杯子垂直压在地面、图钉垂直压在墙面、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方向和作用点。提问学生这些力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压力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关系:通过在水平桌面放置物体、斜面上放置物体等不同场景的受力分析,讲解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让学生计算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得出此时压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通过分析斜面上物体的受力,说明压力并不总是等于重力,强调压力的产生和大小取决于物体间的相互挤压情况,而非仅由重力决定。强化概念理解:给出一些不同场景下物体受力的例子,让学生判断哪些力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