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83318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课件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146732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八年级,历史,下册,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 cover
(课件网)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949-1952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953-1956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1957年,一五计划基本完成 新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我国顺利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接下来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呢?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土地改革 建国初中国的发展 1949 1952 1957 1953 1956 1954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重点: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主要教训;本阶段的社会主义成就。 难点: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主要教训。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背景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 2.时间 1956年 3.内容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956年9月15日—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一、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4.影响 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以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中共八大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发展方针。 二、失误的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 时间 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表现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评价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主要表现 1.工业上:大炼钢铁 炼铁高炉 收集家中铁制品用于炼钢 材料一: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只要1959年达到2500万吨,我们就钢的产量上超过英国了。 ———毛泽东 高指标 瞎指挥 新中国历年钢产量数据(万吨) 1957 535 1962 667 1967 1029 1972 2338 1958 800 1963 762 1968 904 1973 2522 1959 1122 1964 964 1969 1333 1974 2112 1960 1351 1965 1223 1970 1779 1975 2390 1961 870 1966 1532 1971 2132 1976 2046 (一)大跃进 主要表现 2.农业上:虚报产量 肥猪赛大象 1981年籼型杂交水稻亩产1200-1500斤 浮夸风 (一)大跃进 特点 “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共产风 表现 公社成员的财产都属集体所有,大家一起生产,成果收入归公社所有。实现按需分配,设立公共食堂,免费提供三餐。 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赶人。 危害: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了当时的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害。 (二)人民公社 评价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材料二: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三年困难时期我国非正常死亡的人口多达两千多万,主要死因是饿死,刘少奇曾说这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探索中的失误 三年自然灾害 (三)对总路线的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会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这些错误的探索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失误原因:没有正确认识国情,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经验教训:经济建设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三:公社是组织了,虽然当时既不具备物质条件,也不具备政治条件———我是指农民群众的觉悟。结果是大家都想生活过得好,而在公共事业上又想少花些劳动。正所谓:‘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