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87447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章末素养提升(课件 学案,2份打包) 教科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日期:2025-10-0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109791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三章,打包,第二,必修,2019,教科
    章末素养提升 物理 观念 开普勒 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      ,太阳处在            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 从太阳到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      开普勒第三定律 所有行星的轨道        与         的比是一个常量。其表达式为    ,其中r代表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代表公转周期,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 万有引 力定律 内容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      ,引力的大小与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      ,与这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     成      表达式 F=G,其中G叫作引力常量 引力常量 英国物理学家      通过实验推算出引力常量G的值。通常取G=     N·m2/kg2 宇宙 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 7.9 km/s 使卫星能环绕地球运行所需的      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 11.2 km/s 使人造卫星脱离地球的引力束缚,不再绕地球运行,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 16.7 km/s 使物体脱离太阳的束缚而飞离太阳系,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 科学 思维 理想化处理 物体在地球附近绕地球运动时,太阳的作用可以忽略 把行星运动的椭圆轨道简化为圆轨道处理 模型建构 由“称量”地球的质量的方法过渡到称量中心天体质量 由地球宇宙速度的求解过渡到其他天体宇宙速度的求解 通过抽象思维,理解宇宙空间的特殊环境和宇宙探测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创新思维,发展新型的航天技术,开拓宇宙探索的新领域 科学 探究 1.通过学习开普勒定律的得出过程,深刻认识、理解行星运动规律,明确科学探究的根源是绕过曲折过程认识事物的本质 2.通过牛顿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如提出问题、假设和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结论验证和修正等 3.知道应用万有引力与航天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探究,如“发现未知天体”、环境监测、地质勘探等 4.通过拓展探究和科普教育,探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如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科学 态度 与责任 1.体会科学家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注重诚信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了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要遵守学术道德和科学规范,加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例1 (2022·全国乙卷)2022年3月,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离地球表面约400 km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通过天地连线,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精彩的科学课。通过直播画面可以看到,在近地圆轨道上飞行的“天宫二号”中,航天员可以自由地漂浮,这表明他们 (  ) A.所受地球引力的大小近似为零 B.所受地球引力与飞船对其作用力两者的合力近似为零 C.所受地球引力的大小与其随飞船运动所需向心力的大小近似相等 D.在地球表面上所受引力的大小小于其随飞船运动所需向心力的大小 例2 (2023·四川成都高一期中)某人在地球上以某一速度跳起,其重心可上升的高度为0.5 m,若他以同样的速度在水星跳起重心可上升1.3 m,而在火星同样可上升1.3 m。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水星的半径约为0.38R,火星的半径约为0.53R,则 (  ) A.火星的质量比水星质量小 B.火星的密度比水星密度大 C.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水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倍 D.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水星第一宇宙速度的倍 例3 (2023·四川遂宁高一期中)“天问一号”从地球发射后,在如图甲所示的P点沿地火转移轨道到Q点,再依次进入如图乙所示的调相轨道和停泊轨道,则天问一号 (  ) A.发射速度介于7.9 km/s与11.2 km/s之间 B.从P点转移到Q点的时间小于6个月 C.在环绕火星的停泊轨道运行的周期比在调相轨道上小 D.在地火转移轨道运动时的速度均大于地球绕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